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财富能使人拜倒。
1)  Wealth makes worship.
财富能使人拜倒。
2)  prostrate oneself
使自己俯卧;拜倒
3)  private wealth
私人财富
4)  personalized wealth
人化财富
5)  human wealth
人力财富
1.
Therefore we need to use the concept of " human wealth" for substitution for the concept of " human capital" used in western economics, to breakthroug.
因此,需要用“人力财富”的概念取代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概念;需要突破西方经济学仅从个人主观评价和市场交易角度说明财富的各种物质财富概念;需要破除西方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永恒不变、最有效率的制度财富概念。
6)  the wealth of individuals
个人财富
1.
This paper is focused a current heated and confused issue: the wealth of nations and the wealth of individuals, and studies it from the views of their ranges of calculation, the abilities of consumption and the abilities of accumulation.
本文就目前所关注却容易混淆的热点问题:国民财富与个人财富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两者 的统计范畴、消费能力、积累能力的视角进行了比较,以获得此问题的求解。
补充资料:《师从弗洛伊德——我的私人笔记》
《师从弗洛伊德——我的私人笔记》
《师从弗洛伊德——我的私人笔记》

德国作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的作品,主要内容:从文化史料建设或者远距离窥视伟人私生活尤其是婚恋生活的角度,莎乐美与弗洛伊德等人的通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本书添加了无穷的趣味。但我最喜欢的,是她所记的学习心得,那是老师巨子们讲课内容的浓缩,也是她个人思想的结晶,里面有疑问、感叹、比较和分析,袒露的既有学习的过程,也有思想的练习。它们犹如一篇篇隽永的思想随笔,给了我陌生的精神启迪和盎然的审美愉悦。莎乐美思想之勤快、文笔之精美尽在于斯。

莎乐美身上最闪光的,或者说,最让我辈钦佩的,是她永远不知疲倦的学习精神。为了学习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学术思想,她到处拜师。哪位大师的思想最前沿,她就去哪儿程门立雪。 1911年秋天,在魏玛举行的精神分析学大会上,她与弗洛伊德谋面。她强烈要求跟弗洛伊德学习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却嘲笑了她,因为那时没有一个人在思考这门学科的教育问题,直到后来才在柏林和维也纳为年轻的一代建立了一些教育机构。由于弗洛伊德拒绝收她当徒弟,年过半百的莎乐美一开始只好自学,她相信,只要她自己先把精神分析学学好了,就有向弗洛伊德学习的资格,弗洛伊德就会对她另眼相看。靠着超群的悟性,她花了六个月,居然就学完了精神分析学的基础课程。1912年春天,她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再次提出拜师的要求。她提出,同时想跟阿尔弗雷德•阿戴勒学习。她不知道,精神分析学领域当时已经门派林立,壁垒森严,老师们甚至狭隘到不让学生互相串门,弗洛伊德就是如此。荣格、陶斯克等都曾是他的高足,但在他们提出自己与他相左的理论之时,他们都成了他的敌人。他那时与阿戴勒也已经对立,谁要想跟着阿戴勒学习。就休想在弗洛伊德门下注册。因此,在莎乐美在弗洛伊德面前说要以阿戴勒为师,这无疑使弗洛伊德的颜面尽失。但或许是弗洛伊德被莎乐美迷惑住了,他居然对这样一个在自己面前不识抬举的冒失鬼网开一面,没有发怒。他先是笑而不答,进而原谅了莎乐美的天真,几乎是无法自控地,他把莎乐美收做了及门弟子。莎乐美本身的思想缺乏总体意义上的独创性,但她能理解大师们超前的奇思妙想或奇谈怪论,经过消化容纳之后,她又能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把大师们的言论复述出来。当然,这并非说她是传声筒、复印机,她在学习传播大师们的学术精髓时,对他们的大手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疑问。在相互斗争的学术流派和相互矛盾的学术观点之间,她有过动摇和苦恼,但最终有她自己的选择,而且她会说明自己的选择的理由。有时,她在老师们的夹缝中,感到了无所适从的痛苦;因为她的选择不仅是学术思想的选择,也是人际关系的选择。这种种情况在本书,尤其是莎乐美与弗洛伊德、阿戴勒等人的几封信函中有原生态的展现。 从文化史料建设或者远距离窥视伟人私生活尤其是婚恋生活的角度,莎乐美与弗洛伊德等人的通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本书添加了无穷的趣味。但我最喜欢的,是她所记的学习心得,那是老师巨子们讲课内容的浓缩,也是她个人思想的结晶,里面有疑问、感叹、比较和分析,袒露的既有学习的过程,也有思想的练习。它们犹如一篇篇隽永的思想随笔,给了我陌生的精神启迪和盎然的审美愉悦。莎乐美思想之勤快、文笔之精美尽在于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