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chanson de roland
法国英雄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诗共分为291节,长4002行 ,以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
以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在欧洲称为纪功歌,跟《奥德赛》、《伊利亚特》一样,起初都是吟游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一般来说创作年代不确,故事内容与史实颇不一致,作者的身份也很难弄清楚。
法国欧洲中世纪历史学家约瑟夫·贝蒂埃(1864—1938)说:“提到《罗兰之歌》,就像提到平达的《特尔斐皮西亚颂歌》或亚里士多德的《诗论》,即使有了第一千零一版,也会再发行第一千零二版,自有文人才子读了觉得,若不是第一版,也是第九百九十版更为可取。”
罗兰的传奇在吟游诗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在十一世纪出现了最初的抄本。现存主要的有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尼德兰、日耳曼、威尔士、斯堪的纳维亚等文字写成的八种版本。历代评论家一致认为牛津收藏的一种抄本,其价格超过其他各版的总和。牛津抄本用盎格鲁-诺曼语写成,共4002行,包括学者根据其他抄本校订后补上的四行。每行句子十个音节,每一节内句数不等,同一节内每句句尾用半谐音一韵到底。根据安德莱·布尔日的研究,成书年代约在一〇八七年到一〇九五年之间。各个抄本原来都没有名称,在十九世纪后先后付梓,毫无例外都用《罗兰之歌》这个书名。
牛津抄本的最后一句是:“杜洛杜斯叙述的故事到此为止。”一般认为杜洛杜斯不是《罗兰之歌》的编撰者,便是抄录者。至于谁是杜洛杜斯历来没有一个肯定的、具有说服力的、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在那个时期的法国历史上,可以与杜洛杜斯这个名字沾边的有古龙勃的杜洛杜斯、安韦尔默的杜洛杜斯、费康的杜洛杜斯。由于《罗兰之歌》最初流传于法国北方诺曼底地区,费康的杜洛杜斯被认为最有可能是那位杜洛杜斯。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侄子,起先在费康的三圣寺当修士,随同威廉国王参加过一〇六六年的黑斯廷斯战役,后来又在彼得博罗当本堂神甫,所以也称彼得博罗的杜洛杜斯。不管是哪个杜洛杜斯,从他在《罗兰之歌》中留下的印记来看,显然是一位受过良好拉丁教育的僧侣,既潜心教义,也崇尚武道。查理曼的英武神威,奥里维的睿智明理,罗兰的勇敢慷慨,都是他崇尚景仰的品质。
牛津抄本在一八三七年由法朗西斯克·米歇尔(1830或1833—1905)第一次出版。后经历代专家勘误匡正,渐趋完善。这部汉译本是根据牛津版校订本译成的。
查理一世(742—814),或称查理大帝、查理曼,是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三世)的儿子。从七六八年继承王位,后来通过征略逐渐成为伦巴德人、托斯卡纳人、萨克森人的国王。八〇〇年受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当上西方皇帝,统治疆域包括除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全部欧洲,是罗马帝国后的又一大帝国。查理曼是中世纪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主张与罗马教廷合作,促进教会改革,奠定基督教统一的基础。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以查理皇帝为代表的基督教国家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不时发生战争。七七八年,查理曼攻下西班牙潘普洛纳,撒拉逊(中世纪西方人对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的称呼。)人要求讲和,献上几名人质。查理曼随后南下进攻萨拉戈萨。萨拉戈萨深沟高垒,固守不降。查理曼围困了两个多月,毫无进展,又听到后方萨克森人叛乱,带了军队和人质撤退。其实这是查理曼远征中的一次挫折,在他生前法国纪年史缄口不谈这件事。
只是到了八二九年,《皇家纪事》提到查理曼那次在七七八年带领他的大队人马抵达比利牛斯山,为了抄近路借道位于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龙塞沃。八月十五日,经过山石峥嵘的峡谷时遭到伏击。山区的加斯科涅武装人员从山坡直冲而下,朝着他们猛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