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极源于英文“bungy”或者“bungee”,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1) 第一种说法: 目前所知, bungee 最早出现于牛津极限运动俱乐部,他们管这项运动叫做 bungee . 这项运动在新西兰叫 bungy ,极有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但是由于在新西兰推广的很成功,人们普遍接受了 bungy , 所以就有了这个词。
第二种说法: bungy 和 bungee 是有差别的bungee 所用的绳索是用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军事规格的绳索,伸缩率能达到210%,现在也有使用 tr2 和 ripcord,伸缩率分别达到240%和280%,它的特点是有更高的自由落体,反弹时间更长,感觉更刺激。
bungy 发源于新西兰,使用的绳索是橡皮绳(具有无限的伸缩),有可变的掣动系统,能控制最大伸缩距离。它的特点是比较低的速度,比较高的反弹,感觉平稳,特别适合绑踝跳。
蹦极一词应该是一个极好的音译词,在香港、台湾地区,人们音译为“笨猪跳”,作这种译法的人大概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笨的话,是断然不会去进行这种“惨烈”的活动的吧。然而,当这项运动从它的起源地发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甚至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还要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放在蹦极塔上进行,一旦“礼成”,就纵身一跳,以示爱情的热诚与忠贞。而去蹦极的人非但不会被称作“笨猪”,反而能够拿到“勇敢者证书”。
蹦极跳起源于南太平洋瓦努阿图岛的一种成年仪式,几百年前瓦努阿图男人们必须经受住高空悬跳的考验,才能算是到了成年,他们用藤条捆住双腿,从35米高的木塔上往下跳,在离地面几英寸时停止,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着他载歌载舞,庆祝他成功通过了成年考验。
这种形式后来传到英国,被作为皇宫贵族的一种表演,表演者须穿燕尾服,头戴礼帽。首次使用橡皮绳蹦极,是在美国,但蹦极跳的真正发扬光大是在新西兰。新西兰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反弹跳跃协会,并在1988年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高空悬跳,从此大力推广这一运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蹦极跳运动基地,例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1997年5月1日,蹦极跳首次传入中国,发展到现在,已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
桥梁蹦极,在桥梁上伸出一个跳台,或在悬崖绝壁上伸出一个跳台;塔式蹦极,即主要是在广场上建造一个斜塔,然后在塔上伸出一个跳台;火箭蹦极,顾名思义,将人像火箭一样向上弹起,然后一上一下地弹跃。
“蹦极”就是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世界最高的蹦极点位于南非东开普省齐齐卡马山中一座名为布劳克朗斯的大桥上,高度为216米,1997年12月开始正式接待游人,至今共计100人次,最小的只有9岁,最长者则是84岁的老人;第二高的蹦极点在瑞士的一个风景点的缆车上,高度为160米;第三高的蹦极点位于新西兰,蹦极高度为134米。
蹦极的玩法
(一)按跳法分类
1.绑 腰 后 跃 式
此跳法为绑腰站于跳台上采用后跃的方式跳下,此跳法为弹跳 初学者之第一个规定基本动作,弹跳时仿佛掉人无底洞,仿若整个心脏皆跳出,约3秒钟时突然往上反弹,反弹持续4一5次,定神一看,自己已安全悬挂于半空中,整个过程约5秒钟,真是紧张又刺激。
2.绑 腰 前 扑 式
此跳法为绑腰站于跳台上面前扑的方式跃下。此跳法为弹跳 初学者之第一个基本动作做的另一种尝试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