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NEW PROBE OF COINS OF CHU STATE
楚币新探
2) A Re-study of "Xinying",the Capital of Chu
楚都"鄩郢"新探
4)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n "Chu Music"
楚乐初探
6) new studies of The Songs of the South
新楚辞学
1.
He is not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er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practitioner of the new studies of The Songs of the South, but also a faithful successor of its traditional studies, the chief initiator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in science.
他既是 2 0世纪新楚辞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最成功的实践者 ,也是传统楚辞学最忠实的传承者 ,文学史的主要建设者和科学学风的主要倡导者之
补充资料:楚币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钱币。春秋时期,楚国行贝币。战国时期,出现了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三种金属货币在币形、币值和币文等方面,各具一格,自成体系。中国古文献中对楚币的著录最早见于《宋书·符瑞志》,但《志》文中把这种 "金状如印" 之物只看作是一种"祥瑞"。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楚国的金币也作过描述,称之为"淮南王药金"。最早著录楚国蚁鼻钱的是南宋洪遵的《泉志》,谓:"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长七分,下阔三分,上锐处可阔一分,重十二铢,文如刻镂,不类字,世谓之蚁鼻钱"(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大量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开展,在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先后发现了楚国的天然贝币及金、银、铜金属铸币。
天然贝 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墓,出土了4000余枚海贝。一些楚墓中,还发现了仿海贝的骨贝,如1966年春湖北江陵望山 2号战国中期墓出土 2件,1984年湖北当阳曹家岗 5号春秋晚期墓发现1179枚。这批骨贝凸面的凹槽两头各有一穿孔,而且大多数在槽口两侧还刻有并列或错列的记号,在这些骨贝的平面上,有20%还残留少许绿色结晶物,应是制币时的贴附之物。
金币 主要为金版和金饼。金版数量最多,金饼次之。金版多为零散的碎块,完整的极少见,大多数钤有印文,最常见的是"郢爯","陈爯"次之,还有"专爯"和"少贞"(小鼎),"爰"和"卢金"等,钤印文字较少见。除"卢金"的戳印为圆形之外,余均为方形。这些钤印文字,1字的为地名,即铸造地;2字的右为地名,左指铸币本身,其中 "少贞"2字,当求它解。"郢爯"的"郢"字,是楚之都城。从出土情况看,"郢爯"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从铸行时间看,"郢爯"流通时间最长,它是王室铸行的金币,为全国性的钱币(图2)。其余金币则为地方铸造的金币,流通地域较小。
金饼常与"郢爯"、"陈爯"同出,无疑也是楚国金币之一。但它的数量远不如金版多,而且大多为碎块残片,完整的极少见。形状大都为扁平的圆饼,形酷似龟,上部隆起,底部平整,又有实心与空心的两种。大部分金饼无钤印文字,少数有"陈爯" 2字,有些背面还刻有"灵"文字,也是标明铸地的。据湖北江陵望山 1号墓出土包金箔的铅锡饼,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陶饼等冥币来分析,楚国至迟在战国中期就已铸行金饼。河南扶沟与陕西咸阳出土的金饼含金量都在95%以上,有的达到98%。已发现的金饼碎块多为半圆、扇形、三角形和楔形等,属称量金币,使用时是从圆周向圆心切割的。
银币 迄今发现的银布,系1974年在河南扶沟与楚金币同出的铲首银布,共 18 块。布首为铲状,有长短、方圆、实空之别,布身呈长方形,有长、中、短 3种。这些银布均未见钤印文字,长型布与 1件中型布的背面刻有"×"符号。18件银布实测的重量,差别不大,很可能是计个论值的等量货币形态。也有人对这种银布是否为货币,是否为楚币,持有不同的看法。
铜币 主要为蚁鼻钱和布币两种。以蚁鼻钱出土的数量最多,布币较少。蚁鼻钱是楚国特有的一种铜币,状似海贝,绝大多数都有阴文"亝"字,连同穿孔酷似鬼脸,故俗称"鬼脸钱"。目前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江苏和浙江等省都有发现,且除极少数无文字外,绝大部分都有文字。其模铸的文字主要有:、、、兟 (金)、、()、巭(行)、傿(君)、(匋)、仹(贝)、三 (疑缺笔)等,均为阴文,其中以字最多,字次之,余均极少见。蚁鼻钱是东周各国金属货币中最轻小的,每枚重量在 5~6克以下,个体的重量差别较大, 最轻的只有 0.1克,一般 0.5克, 最重的达5.6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蚁鼻钱个体进行实测表明,它们的大小与重量不尽相同, 其变化趋势大致是由大变小。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论个计值的等量货币形态。
楚国的铜布币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和陕西等省都有发现,数量不多。形状为长方形的平肩方足铲,首有较大的圆孔,可分为大、小两种。大型铜币的重量为 31~37 克,正面铸有"斾钱当",背面铸"十货",皆为阳文。正面铸文的为当一的大钱,背文的"十货"指其相当于10个蚁鼻钱 (图3)。小型铜币重量大约15克左右,正面铸有"四钱",背面铸"当",也均为阳文,其意为4个小型布钱当一"。这两种铜布币是楚国占有淮泗、吴越地区后,由楚的边境县邑铸行的地方性钱币,流行范围不广。
纵观楚国的钱币,春秋时期是天然贝与金属铸币并用,战国时期天然贝已为金属铸币所取代。楚国金币中的金版、金饼和铜币中的蚁鼻钱具有楚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币形不同,而银布和铜布则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大量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开展,在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先后发现了楚国的天然贝币及金、银、铜金属铸币。
天然贝 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墓,出土了4000余枚海贝。一些楚墓中,还发现了仿海贝的骨贝,如1966年春湖北江陵望山 2号战国中期墓出土 2件,1984年湖北当阳曹家岗 5号春秋晚期墓发现1179枚。这批骨贝凸面的凹槽两头各有一穿孔,而且大多数在槽口两侧还刻有并列或错列的记号,在这些骨贝的平面上,有20%还残留少许绿色结晶物,应是制币时的贴附之物。
金币 主要为金版和金饼。金版数量最多,金饼次之。金版多为零散的碎块,完整的极少见,大多数钤有印文,最常见的是"郢爯","陈爯"次之,还有"专爯"和"少贞"(小鼎),"爰"和"卢金"等,钤印文字较少见。除"卢金"的戳印为圆形之外,余均为方形。这些钤印文字,1字的为地名,即铸造地;2字的右为地名,左指铸币本身,其中 "少贞"2字,当求它解。"郢爯"的"郢"字,是楚之都城。从出土情况看,"郢爯"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从铸行时间看,"郢爯"流通时间最长,它是王室铸行的金币,为全国性的钱币(图2)。其余金币则为地方铸造的金币,流通地域较小。
金饼常与"郢爯"、"陈爯"同出,无疑也是楚国金币之一。但它的数量远不如金版多,而且大多为碎块残片,完整的极少见。形状大都为扁平的圆饼,形酷似龟,上部隆起,底部平整,又有实心与空心的两种。大部分金饼无钤印文字,少数有"陈爯" 2字,有些背面还刻有"灵"文字,也是标明铸地的。据湖北江陵望山 1号墓出土包金箔的铅锡饼,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陶饼等冥币来分析,楚国至迟在战国中期就已铸行金饼。河南扶沟与陕西咸阳出土的金饼含金量都在95%以上,有的达到98%。已发现的金饼碎块多为半圆、扇形、三角形和楔形等,属称量金币,使用时是从圆周向圆心切割的。
银币 迄今发现的银布,系1974年在河南扶沟与楚金币同出的铲首银布,共 18 块。布首为铲状,有长短、方圆、实空之别,布身呈长方形,有长、中、短 3种。这些银布均未见钤印文字,长型布与 1件中型布的背面刻有"×"符号。18件银布实测的重量,差别不大,很可能是计个论值的等量货币形态。也有人对这种银布是否为货币,是否为楚币,持有不同的看法。
铜币 主要为蚁鼻钱和布币两种。以蚁鼻钱出土的数量最多,布币较少。蚁鼻钱是楚国特有的一种铜币,状似海贝,绝大多数都有阴文"亝"字,连同穿孔酷似鬼脸,故俗称"鬼脸钱"。目前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江苏和浙江等省都有发现,且除极少数无文字外,绝大部分都有文字。其模铸的文字主要有:、、、兟 (金)、、()、巭(行)、傿(君)、(匋)、仹(贝)、三 (疑缺笔)等,均为阴文,其中以字最多,字次之,余均极少见。蚁鼻钱是东周各国金属货币中最轻小的,每枚重量在 5~6克以下,个体的重量差别较大, 最轻的只有 0.1克,一般 0.5克, 最重的达5.6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蚁鼻钱个体进行实测表明,它们的大小与重量不尽相同, 其变化趋势大致是由大变小。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论个计值的等量货币形态。
楚国的铜布币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和陕西等省都有发现,数量不多。形状为长方形的平肩方足铲,首有较大的圆孔,可分为大、小两种。大型铜币的重量为 31~37 克,正面铸有"斾钱当",背面铸"十货",皆为阳文。正面铸文的为当一的大钱,背文的"十货"指其相当于10个蚁鼻钱 (图3)。小型铜币重量大约15克左右,正面铸有"四钱",背面铸"当",也均为阳文,其意为4个小型布钱当一"。这两种铜布币是楚国占有淮泗、吴越地区后,由楚的边境县邑铸行的地方性钱币,流行范围不广。
纵观楚国的钱币,春秋时期是天然贝与金属铸币并用,战国时期天然贝已为金属铸币所取代。楚国金币中的金版、金饼和铜币中的蚁鼻钱具有楚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币形不同,而银布和铜布则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