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Courtesan' s Jewel Box
宋明平话选
2) Ping Hu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宋元平话
1.
This thesis takes Ping Hu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topic.
本文以宋元平话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前人对平话版本、源流、主题等研究的已有成果着手,对其概况作了简要介绍,试图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平话。
3)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宋明
1.
Through the internal discussion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o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eventually,the socialism and individuality on the view of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was completely embodied.
在融合百家义利观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主流的儒家义利观,经过宋明大时代义利观内部的讨论,最终使义利观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得到完整的体现,并在现代社会中由传统慢慢转向现代,成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一部分。
4) Song-Yuan script
宋元话本
1.
Song-Yuan script for story-telling has some effects on Ming-Qing chapters novel on some aspects, such as forms of literature, synopsi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宋元话本在体裁形式、内容题材、语言特色方面对明清章回小说的影响 ,章回小说逐渐在内容、形式上摆脱了话本而独立存在。
2.
Song-Yuan script for story-telling has some effects on Ming-Qing chapters novel on some aspect such as forms of literature,synopsis,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宋元话本是说话艺术异常发达的产物,明清社会的政治、经济都为章回小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宋元时期的话本则是章回小说的直接源泉,它对章回小说的内容、语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6) the Song Dynasty's poetry talks
宋人诗话
补充资料:《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著作。一名《宋元戏曲考》。编著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著名的学者,著作繁富。
《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完备、不够深入的地方,但开辟之功,良不可没。
《宋元戏曲史》写成于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
《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完备、不够深入的地方,但开辟之功,良不可没。
《宋元戏曲史》写成于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