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ochrome school
单色表现派
2) expressional school
表现派
1.
The expressionistic drama is rather different both in art style and in the way of performing from other traditional schools during the whole history of drama,and show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expressionism and the expressional school.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演员哥格兰(1841-1909)的言行思维与舞台表现为标志,表演体系中的"表现派"宣告诞生,以其桀骜不驯的新面貌与传统的"体验派"分庭抗礼;与此同时,表现主义戏剧在毕希纳、魏德金、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开始进行探索,随后的一二十年中,凯泽、托勒的一系列经典剧目相继诞生,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确立。
3) modernistic features
现代派特色
4) expressionist
[英][iks'preʃənist] [美][ɪk'sprɛʃənɪst]
表现派作家
5) explosive form school
爆发表现派
6) calligraphy expressionism
书法表现派
补充资料:表现派
表现派 Expressional School 戏剧表演艺术流派之一。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德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拐跑”。他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灵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声音和肉体。因此他主张演员要把工具锻炼得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堆柔软的粘土,可以让扮演者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他非常强调演员创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员钻研剧本,理解角色,不仅外形相似,还要像角色那样“走路、谈话、倾听”,用属于角色的“那种脑筋来思想”。他的名言是“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因而被称为表现派。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