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贝多芬之谜
1)  The Opening of Misty Beethoven
贝多芬之谜
2)  Giffen Mystery
吉芬之谜
1.
The Shape of Demand Curve and Its Inherent Logic——To Crack the Giffen Mystery and Build a Model of Consumer Behavior of the Chinese Economics
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内在逻辑——破解吉芬之谜、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模型
3)  Sphinx Myth
斯芬克司之谜
1.
Thinking on fate is followed by thinking on human essence,which dates back to Sphinx Myth in Greek mythology.
对命运的思考是与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相随而来的,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司之谜;命运是先验性、不可抗拒性和后验性、可抗拒性的统一;认识命运要坚持既唯物又辩证的原则,把握命运要有生活在现在的态度,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
4)  the Sphinx Riddle
斯芬克斯之谜
5)  Beethoven [英]['beithəuvən]  [美]['betovən]
贝多芬
1.
Analysis of Piano Sonata Style between Beethoven and Schubert;
贝多芬、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解析
2.
Viewing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ethoven from Sonata "Storm";
从《暴风雨奏鸣曲》看贝多芬音乐的特质
3.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ity of Beethoven s Piano Sonata;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独创性
6)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贝多芬,L.van
补充资料: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
Beethoven,Ludwig van

   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1827年3月26日卒于维也纳。
    
   

图片

图片


   
    生平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 从小就不得不挣钱养家。4 岁起从父亲学音乐,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W.A.莫扎特式的神童,但未能实现。14岁以前受普通学校教育,19岁进波恩大学旁听,接触到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产生很大影响。1783年担任歌剧院哈普西科德琴手,1784~1792年担任宫廷副管风琴师,1788年起又兼任第二中提琴手。1787年曾赴维也纳,拜见了莫扎特,他的即兴演奏得到莫扎特 的赞赏 。同年冬进入波恩有名望的F.von布罗伊宁夫人家任音乐教师,接触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艺术家、教授和政府人士。1792年J.海顿路过波恩,看了他的作品,建议他去维也纳深造,并表示愿意收他为学生。很欣赏贝多芬才华的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说服了选侯,让贝多芬带薪去维也纳,跟海顿学作曲。1793年冬海顿赴英,贝多芬转向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尔学对位法,向萨列里学歌曲写作。他凭着出色的才华和波恩方面的举荐,很快进入维也纳上流社会,受到一些亲王和大公的支持和保护,也结交了不少音乐家。28岁时,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觉有了故障,且日益严重。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加上恋爱上的挫折,使他的消极情绪在1802年达到顶点,曾打算自杀,写下了遗嘱。然而他心中的音乐烈火终于烧掉了这次精神危机。大约从1815年起,贝多芬已无法与人对话, 而让对方写在纸上给他看。在他死后,人们发现这种“对话册”400余本。贝多芬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写于全聋时期,他自己无法验证其音响效果, 所以在某些乐队作品中,在配器法上存在着某些不完善处。尽管这样,他仍以惊人意志和毅力坚持创作,有时他坚持指挥自己的作品,难免出乱子,甚至使演出中断。1814年维也纳国际会议后,贝多芬的经济和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致使他的创作停顿了几年,1817年后才重新拿起笔来完成最后几部作品。1826年12月他从外地回维也纳 ,路上受了风寒 ,从此一病不起,次年就与世长辞了。贝多芬的死讯震动了维也纳,出殡时有两万人为他送葬,F.舒伯特也在其中。遗体葬于维也纳市内的韦灵公墓。
    创作 1795年贝多芬出版了他的第1号作品:3首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三重奏,此后 5年陆续出版了不少作品,包括一些室内乐和第一、第二交响曲,具代表性的是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这些早期作品使他的声誉日渐遍及欧洲,但主要是沿着海顿和莫扎特的道路有所发展,而尚未创立自己的风格。
    1801年创作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标志着他已开始开辟新的道路,是具有独创性的以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一个范例。第一乐章不按惯例用快板,也不用奏鸣曲式,而是类似幻想曲的慢板,很有特点。贝多芬所作钢琴奏鸣曲共32首,除《悲怆》、《月光》外,最著名的还有第二十一《瓦尔德施泰因》(亦称《黎明》)和第二十三《热情》,前者辉煌灿烂,如朝霞满天,无比光彩,被罗曼·罗兰称为“白色的奏鸣曲”;后者热情奔放,如浪涛汹涌,一泻千里,被列宁称为“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贝多芬故居所在地维也纳近郊(绘画)

贝多芬故居所在地维也纳近郊(绘画)


   
   1802年为拿破仑写第三]《英雄》交响曲,1804年完成时拿破仑已称帝,他愤而撕毁已写好赠款的封面,换写“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乐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和声与节奏都新颖自由。用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1808年他完成了简洁凝炼、充满斗争精神和胜利信心的第五交响曲和纯真质朴  、歌颂大自然的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充满矛盾,主题思想异常明确   ,其第一主题贝多芬曾解释为“命运在敲门”,因此人们称之为《命运》交响曲。1812年完成第七、第八交响曲,以个性解放和魄力巨大而论,第七交响曲是最令人惊异的。
   贝多芬所作的唯一歌剧是《菲德里奥》(原名《莱奥诺拉》) ,挑选这一伸张人权、平反冤狱的剧本,说明作者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正义感。他对这部歌剧的修改长达数年,并写了 4首序曲 。他还写过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 》,戏剧《埃格蒙特》、《科利奥兰》、《雅典的废墟》的序曲或配乐。他的6首钢琴协奏曲除最后一首未完成外 ,最有名的是第五首,因其内容威严而堂皇,被后人称为《 皇帝》。他的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非常抒情而气魄浩大,曲调性极强,也是世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他作品还有一首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交响乐队演奏的三重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奏鸣曲,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后人称为《 春天 》的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和赠给法国小提琴家R.克鲁采的奏鸣曲。这些作品都充满着奋斗向上的精神。
    贝多芬晚期创作的5首弦乐四重奏和5首钢琴奏鸣曲已减少了火一般的气势,而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深刻、更内在。晚期最有名的作品是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因首创在交响曲中加入人声而被称之为《 合唱交响曲 》。贝多芬在第四乐章用了 4位独唱者和一个大合唱队,以独唱、重唱、合唱及乐队交替的形式淋漓尽致地演唱了以席勒的诗谱成的《欢乐颂》,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H.柏辽兹认为它是贝多芬毕生的杰作。
   贝多芬的一生是光辉奋斗的一生。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为世界音乐文库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