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inland waterway chart
内河航行图
3) inland navigation rights
内河航行权
4) inland rules
内河航行规章
5) A freshwater sailor.
内河航行水手
6) Right of Navigation on Coast and Inland Waters
沿海和内河航行权
补充资料:内河航行
内河船舶驾驶员要根据内河航道的地形、水文、气象等特点,利用航标、航海仪器、航道图志等引导船舶安全航行。内河引航的基本要求是随时确定船位和摆正船位。内河船舶通常用目测岸标定位,也日益广泛应用雷达定位(见航海雷达)。摆正船位主要在于掌握好船舶的航向和离岸距离。
内河航道与海洋航道不同,航道尺度受限制,河槽常有变迁,水位随季节涨落,水流形态复杂,这些都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内河航道按航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顺直河段、弯曲河段、浅滩河段、架桥河段、山区河段、河口段和湖泊水库、运河等航道。在不同类型的内河航道上,船舶航行方法各有特点。
顺直河段航行 河槽在较长距离内保持顺直地势的河段,航道宽、水流平顺。航行中要力求摆正船位。下行船一般应沿主流而下。上行船应航行于缓流区,但船底富裕水深不能过小,如缓流区水深不够,也可沿陡岸航行,但不能距岸过近,也不应占用下行航道。
弯曲河段航行 弯曲河段凹岸冲刷、凸岸淤积,流态复杂。主流、回流、扫弯水和横流对船舶航行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下行船影响更大。下行船转向时,在惯性离心力、舵的横移力和扫弯水作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扫岸、触坡等事故。因此,下行船在驶入弯道之前应调整船位,使航迹线的曲率半径大于航道轴线的曲率半径(长江船员称为"拉大档子")以降低转向时的惯性离心力,然后提前操舵转向,将航向变换角沿线分散,防止在弯曲顶点附近集中使用大舵角而产生过大横移,并可为下一步用反舵稳向或调顺船身提供便利。下行船在驶入弯道前还应及时减速,在驶抵弯顶前再及时增速,使船在通过弯顶时的离心力较小,却又有较大的舵力可供使用。扫弯水与背脑水易使船随流漂移,所以宜使船位偏于横流的上方,即水势高的一边,长江船员称为"挂高"。挂高是通过一切有横流河段的重要方法(图1)。
浅滩河段航行 浅滩是内河上常见的一种碍航物。船舶通过浅滩,要力求使船首尾线垂直于浅滩的沙脊棱线,并使航向平行于流向,即避免用舵增加航行阻力,又防止船舶偏移(图2)。因为水流在流过沙脊时,流向大抵垂直于沙脊棱线。浅滩河段往往有横流,航槽又窄,船舶通过时,受横流的推压,容易越出航道界限,发生搁浅事故。因此,船舶在横流中航行,航线应偏在横流的上方,即"挂高"。为使航迹与预定航线相重合,应使航向与预定航线间有一航向调整角,以抵消横流的作用。
架桥河段航行 河流上架桥后,主要是与桥梁非正交的主流影响下行船的航行,使船位难以控制,因此船舶通过大桥时,应提高航速以抑制与桥梁非正交的主流,避免船位偏移。船在进桥孔前要及时用舵调整航向,尽量缩小航迹宽度,对正桥孔正中通过。
河口段航行 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支流河口与入湖河口三种。入海河口段水面宽广,风浪较大,有潮流的影响,主要靠航标指示航道界限。船舶多按罗经定向航行,还须掌握潮流、风浪的影响,充分利用潮流以提高航速。支流河口段在干支流汇合处流态乱,常有不正常的水流,如夹堰水(两股不同流向的水流相互冲击摩擦,在水面呈现的一长条乱流)、回流等。夹堰水常使航行船舶发生偏转和颠簸。回流对上行船有利,但它与邻近其他水流结合,能使船舶严重偏转失控。所以船舶进出支流河口应绕过或避开这些不正常水流区行驶。支流河口附近进出口航路交叉,船舶应注意避碰。入湖河口段岔道多而浅、窄、弯,船舶航行困难,应根据情况分别应用浅滩河段或弯曲河段的方法。
山区河段航行 山区河段坡降大,流急滩险,流态紊乱,主要是使上行船航行困难。上行船安全通过急流险滩的方法是:①避开急流充分利用滩下回流、缓流,提高船舶上滩冲势;②避开大纵比降位置,从比降较小处上滩;③当船舶无法自行上滩时,可以进行绞滩。此外,船舶航行要重视不正常水流的影响。如驶经漩水(俗称旋涡)区,应尽可能避绕而过。大范围的强漩水可能使船舶失控,随流旋转;小船甚至有被吞没危险。必须通过时,应顺着水流旋转方向的一侧驶过,长江船员称为"撵漩"。遇到泡水(由下向水面翻涌如沸的水流),弱的可能使船偏转,强的可能将船掀翻,因此对较强泡水只宜绕避、等让;对较弱泡水可适当用舵抗衡。由于泡水的横推力较集中,当泡水将到船首时用舵迎抵,将到船中时用正舵,将到船尾时改用反舵,长江船员称为"一泡三舵"。如舵角适宜,就能防止偏转。
运河中航行 运河河道顺直,宽度小,流速小,水浅。船舶在运河中航行,岸推力与岸吸力现象较为显著。因此,船舶在运河顺直河段中一般须行驶在运河中线上,使两侧水压相等,航向得到稳定。但遇来船时,应留出来船所需航道。船舶在运河弯曲河段中应靠凸岸一侧行驶。
湖泊、水库中航行 湖泊、水库水面宽广,风浪较大,但水流流速缓慢。船舶航行的主要问题是判定船位,要靠航标勤测船位,运用叠标确定操舵转向的时机。
参考书目
重庆河运学校等编:《河船驾驶》,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0。
内河航道与海洋航道不同,航道尺度受限制,河槽常有变迁,水位随季节涨落,水流形态复杂,这些都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内河航道按航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顺直河段、弯曲河段、浅滩河段、架桥河段、山区河段、河口段和湖泊水库、运河等航道。在不同类型的内河航道上,船舶航行方法各有特点。
顺直河段航行 河槽在较长距离内保持顺直地势的河段,航道宽、水流平顺。航行中要力求摆正船位。下行船一般应沿主流而下。上行船应航行于缓流区,但船底富裕水深不能过小,如缓流区水深不够,也可沿陡岸航行,但不能距岸过近,也不应占用下行航道。
弯曲河段航行 弯曲河段凹岸冲刷、凸岸淤积,流态复杂。主流、回流、扫弯水和横流对船舶航行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下行船影响更大。下行船转向时,在惯性离心力、舵的横移力和扫弯水作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扫岸、触坡等事故。因此,下行船在驶入弯道之前应调整船位,使航迹线的曲率半径大于航道轴线的曲率半径(长江船员称为"拉大档子")以降低转向时的惯性离心力,然后提前操舵转向,将航向变换角沿线分散,防止在弯曲顶点附近集中使用大舵角而产生过大横移,并可为下一步用反舵稳向或调顺船身提供便利。下行船在驶入弯道前还应及时减速,在驶抵弯顶前再及时增速,使船在通过弯顶时的离心力较小,却又有较大的舵力可供使用。扫弯水与背脑水易使船随流漂移,所以宜使船位偏于横流的上方,即水势高的一边,长江船员称为"挂高"。挂高是通过一切有横流河段的重要方法(图1)。
浅滩河段航行 浅滩是内河上常见的一种碍航物。船舶通过浅滩,要力求使船首尾线垂直于浅滩的沙脊棱线,并使航向平行于流向,即避免用舵增加航行阻力,又防止船舶偏移(图2)。因为水流在流过沙脊时,流向大抵垂直于沙脊棱线。浅滩河段往往有横流,航槽又窄,船舶通过时,受横流的推压,容易越出航道界限,发生搁浅事故。因此,船舶在横流中航行,航线应偏在横流的上方,即"挂高"。为使航迹与预定航线相重合,应使航向与预定航线间有一航向调整角,以抵消横流的作用。
架桥河段航行 河流上架桥后,主要是与桥梁非正交的主流影响下行船的航行,使船位难以控制,因此船舶通过大桥时,应提高航速以抑制与桥梁非正交的主流,避免船位偏移。船在进桥孔前要及时用舵调整航向,尽量缩小航迹宽度,对正桥孔正中通过。
河口段航行 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支流河口与入湖河口三种。入海河口段水面宽广,风浪较大,有潮流的影响,主要靠航标指示航道界限。船舶多按罗经定向航行,还须掌握潮流、风浪的影响,充分利用潮流以提高航速。支流河口段在干支流汇合处流态乱,常有不正常的水流,如夹堰水(两股不同流向的水流相互冲击摩擦,在水面呈现的一长条乱流)、回流等。夹堰水常使航行船舶发生偏转和颠簸。回流对上行船有利,但它与邻近其他水流结合,能使船舶严重偏转失控。所以船舶进出支流河口应绕过或避开这些不正常水流区行驶。支流河口附近进出口航路交叉,船舶应注意避碰。入湖河口段岔道多而浅、窄、弯,船舶航行困难,应根据情况分别应用浅滩河段或弯曲河段的方法。
山区河段航行 山区河段坡降大,流急滩险,流态紊乱,主要是使上行船航行困难。上行船安全通过急流险滩的方法是:①避开急流充分利用滩下回流、缓流,提高船舶上滩冲势;②避开大纵比降位置,从比降较小处上滩;③当船舶无法自行上滩时,可以进行绞滩。此外,船舶航行要重视不正常水流的影响。如驶经漩水(俗称旋涡)区,应尽可能避绕而过。大范围的强漩水可能使船舶失控,随流旋转;小船甚至有被吞没危险。必须通过时,应顺着水流旋转方向的一侧驶过,长江船员称为"撵漩"。遇到泡水(由下向水面翻涌如沸的水流),弱的可能使船偏转,强的可能将船掀翻,因此对较强泡水只宜绕避、等让;对较弱泡水可适当用舵抗衡。由于泡水的横推力较集中,当泡水将到船首时用舵迎抵,将到船中时用正舵,将到船尾时改用反舵,长江船员称为"一泡三舵"。如舵角适宜,就能防止偏转。
运河中航行 运河河道顺直,宽度小,流速小,水浅。船舶在运河中航行,岸推力与岸吸力现象较为显著。因此,船舶在运河顺直河段中一般须行驶在运河中线上,使两侧水压相等,航向得到稳定。但遇来船时,应留出来船所需航道。船舶在运河弯曲河段中应靠凸岸一侧行驶。
湖泊、水库中航行 湖泊、水库水面宽广,风浪较大,但水流流速缓慢。船舶航行的主要问题是判定船位,要靠航标勤测船位,运用叠标确定操舵转向的时机。
参考书目
重庆河运学校等编:《河船驾驶》,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