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他从不盲目行事。
1)  He never acts blindly.
他从不盲目行事。
2)  Blind conformity
盲目从众
3)  He is in the banking line.
他从事银行职业。
4)  He had never fallen out on a hike.
他行军从不掉队。
5)  Blind in the eyes But not in the mind
盲目不盲心
6)  blind navigation
盲目航行
补充资料:阿希从众实验


阿希从众实验
Asch's conformity research

  阿希从众实验(Aseh’5 eonformity re-seareh)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Aseh,5.)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三垂线实验。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阿希多次实验,所得结果非常相似。实验表明:(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3)大约有15%的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况有三种:(l)被试确实把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一般认为,发生从众行为是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信息上和规范上的压力。(l)信息压力:经验使人们认为,多数人的正确几率比较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参照构架(见“谢里夫的从众实验,’),就越发相信多数人,越从众。(2)规范压力: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其他成员视为越轨者,害怕与众不同而成为“一匹离群之马”,遭受孤立,因此采取多数人的意见。………… X ABC (林乘贤撰沈德灿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