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inciples of Communism
共产主我原理
2) primitive communism
原始共产主义
3) communist ideal
共产主义理想
1.
Practice, logic, philosophy thinking and communist ideal are the basic elements for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m and becoming a real Marxist at last.
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这四个方面,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条件。
2.
Strengthening communist ideal is communist party s essential belief because the ultimate aim of Communist Party is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一切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4) Communism ideal
共产主义理想
1.
Strengthening communism ideal is communist party s essential belief because the ultimate aim of communist Party is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一切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念,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5) have communist ideals
有共产主义理想
6) principle of communist direction
共产主义方向原则
补充资料: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
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亦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马克思的论证 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首先加以论证的。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论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论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列宁说:"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列宁选集》第3卷,第243页)。根据这一辩证法的发展观,马克思论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里诞生的共产主义社会自身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样的阶段划分得到恩格斯的赞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还没有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因而在各方面,即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就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而言,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定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由此而造成的富裕程度的差别仍然存在。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在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它彻底摆脱了旧社会的痕迹,在各方面都全面发展和完全成熟,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指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差别,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第一阶段发展为高级阶段的必然性,至于如何从第一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当时马克思还没有也不可能作出具体设想。
列宁的贡献 列宁在新的实践中具体阐述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提出的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就先后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和《国家与革命》中,肯定了马克思"明显地、清楚地、确切地区别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列宁把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称作"低级阶段",并把当时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同义语来使用。列宁认为,从字面上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只是表现为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成熟程度的两个阶段。他说:"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末'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同前,第3卷,第255页)。
列宁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这一命题大大地充实和发展了。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将发展为共产主义"、"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它的高级阶段"(同前,第3卷,第241页、259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丰富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言,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基本因素会自然而然地从原来的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从而为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出物质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论述了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20世纪,出现了新的历史条件,由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首先在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的经济不发展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实践表明,在这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小生产者众多的国家里,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两种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全民所有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即在社会经济关系的一定领域还存在个体所有制,甚至还会有其他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这也表明,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无论是在解决发展生产力和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问题上,或是解决消灭残存的旧经济关系,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生产关系上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文明上,都将要遇到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也就决定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进程,是一个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想的要更为困难和更为复杂,要经历更多的发展阶段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本身至少还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保护下,在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觉悟;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前发展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觉悟水平的提高,最终将使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基本上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使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转变为比较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是,在整个社会基本上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前提下,社会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更全面的满足,基本上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见工业和农业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按劳分配将逐步向按需分配转变。在国内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国家的政治职能逐渐消亡,为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创造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社会主义社会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才能进到发达的阶段,只有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的逐步过渡。这个阶段将会是很长的。
过渡的条件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为了准备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过渡到共产主义,至少必须实现三个基本的先决条件。即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根据马克思当初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可以设想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必须具备:①社会生产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实现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经济按照科学的统一计划来进行,实现社会生产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平衡,社会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现,其丰富程度同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的多方面的实际需要相适应。②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所有制成为社会生产的唯一经济基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已经消灭,使劳动者终生束缚在一种职业上的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除,商品货币关系已最后消亡,劳动已经不仅是谋生手段,而且首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已经实现。③劳动者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不计报酬地、完全自觉地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劳动已经成为习惯,人们的精神道德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国家的政治职能已经消亡,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共产主义自治的劳动者自由联合体。
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从而整个共产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将越来越清楚和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这种优越性集中起来就是,在高度的、完全的社会化的占有下,社会化生产力获得最迅速的发展,社会生产能够完全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有计划地进行,一切社会的、政治的不平等现象将被彻底消除,物对人的统治将由人对物的管理所代替。"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8页)。人类的未来属于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书目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马克思的论证 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首先加以论证的。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论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论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列宁说:"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列宁选集》第3卷,第243页)。根据这一辩证法的发展观,马克思论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里诞生的共产主义社会自身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样的阶段划分得到恩格斯的赞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还没有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因而在各方面,即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就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而言,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定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由此而造成的富裕程度的差别仍然存在。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在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它彻底摆脱了旧社会的痕迹,在各方面都全面发展和完全成熟,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指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差别,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第一阶段发展为高级阶段的必然性,至于如何从第一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当时马克思还没有也不可能作出具体设想。
列宁的贡献 列宁在新的实践中具体阐述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提出的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就先后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和《国家与革命》中,肯定了马克思"明显地、清楚地、确切地区别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列宁把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称作"低级阶段",并把当时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同义语来使用。列宁认为,从字面上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只是表现为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成熟程度的两个阶段。他说:"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末'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同前,第3卷,第255页)。
列宁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这一命题大大地充实和发展了。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将发展为共产主义"、"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它的高级阶段"(同前,第3卷,第241页、259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丰富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言,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基本因素会自然而然地从原来的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从而为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出物质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论述了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20世纪,出现了新的历史条件,由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首先在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的经济不发展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实践表明,在这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小生产者众多的国家里,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两种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全民所有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即在社会经济关系的一定领域还存在个体所有制,甚至还会有其他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这也表明,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无论是在解决发展生产力和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问题上,或是解决消灭残存的旧经济关系,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生产关系上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文明上,都将要遇到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也就决定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进程,是一个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想的要更为困难和更为复杂,要经历更多的发展阶段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本身至少还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保护下,在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觉悟;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前发展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觉悟水平的提高,最终将使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基本上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使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转变为比较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是,在整个社会基本上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前提下,社会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更全面的满足,基本上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见工业和农业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本质差别的消失),按劳分配将逐步向按需分配转变。在国内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国家的政治职能逐渐消亡,为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创造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社会主义社会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才能进到发达的阶段,只有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的逐步过渡。这个阶段将会是很长的。
过渡的条件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为了准备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过渡到共产主义,至少必须实现三个基本的先决条件。即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根据马克思当初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可以设想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必须具备:①社会生产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实现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经济按照科学的统一计划来进行,实现社会生产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平衡,社会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现,其丰富程度同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的多方面的实际需要相适应。②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所有制成为社会生产的唯一经济基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已经消灭,使劳动者终生束缚在一种职业上的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除,商品货币关系已最后消亡,劳动已经不仅是谋生手段,而且首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已经实现。③劳动者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不计报酬地、完全自觉地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劳动已经成为习惯,人们的精神道德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国家的政治职能已经消亡,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共产主义自治的劳动者自由联合体。
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从而整个共产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将越来越清楚和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这种优越性集中起来就是,在高度的、完全的社会化的占有下,社会化生产力获得最迅速的发展,社会生产能够完全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有计划地进行,一切社会的、政治的不平等现象将被彻底消除,物对人的统治将由人对物的管理所代替。"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8页)。人类的未来属于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书目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