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城市发展局
1)  Urban Development Department
城市发展局
2)  urban development and allocation
城市发展布局
3)  space patterns in urban areas
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4)  urban development
城市发展
1.
The pollu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its impact on urban development in ancient Xi′an City;
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Environment Strateg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London;
英国大伦敦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
3.
On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urban culture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谈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5)  city development
城市发展
1.
Exploration of Study on Positioning of City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Dalian West;
关于城市发展定位研究的探索——以大连西部地区为例
2.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y Development: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hanghai Library;
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3.
Jiaozhou Land Laws and City Development;
胶州土地法规与城市发展
6)  urbanization [英][,ə:bənai'zeiʃən]  [美][,ɝbənɪ'zeʃən]
城市发展
1.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Xiamen Bay area has greatly changed ecosystem productivity and other eco-service func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s.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厦门港湾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定性分析系统因子因果反馈关系,筛选港湾湿地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生物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景观环境作为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的累积生态效应指示因子。
2.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in Lishui City on the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was analysed, based o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historical air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at downtown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stations in rural region for the time period of 1954 ~ 2006.
通过对1954~2006年浙江丽水市区、外围高山测站的气温资料与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道路面积等城市化发展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城市发展对环境气温的影响。
3.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wit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it explained the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Nanyang on urbanization protection by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d inductive analysis.
运用统计分析与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南阳市城市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促进南阳市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补充资料: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进程。这种进程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定地域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变化。但城市化的历史不等于城市发展史。有资料证明,人类至今有9000年的城市发展史。而城市化的历史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世界城市化道路以产业革命开始至今已有200来年的历史。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相对而言,我国相当数量城市还很年轻。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表现出三个动态规律:城市人口数量每年增长,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都市群带沿交通线集中化加强;城市人口的增长由过去自然增长为主转为机械增长为主,即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尽管如此,中国城市化仍然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一方面是城市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压力。

  目前,我国城市都存在着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据公安部统计,1993年底全国总人口116276.6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24291.6万人,我国城市化水平是20.89%。而欧美城市化水平则达到了80%,印度也达到了40%以上。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近两亿人离开农村,流向城镇,转为非农业人口。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则在未来七八年内,需增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60~200个,或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300~400个。若按新增一个大城市人口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基本费用匡算,国家要投资9600多亿元。这无论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看,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中国城市化仍将是任重道远,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中南地区被人们很形象地称为五大城市群。试问,是什么赋予它们城市群特征的呢?

  首先是非农业比重高,工业结构各具特色。在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90.2%,第一产业只占9.79%。京津唐地区非农产业占GDP的89.47%,第一产业只占10.73%;辽中南地区为87.61%,沪宁杭地区为78.12%,胶东半岛为77.40%。

  其次是城市密度大,城市规模结构各异。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城市密度都比较大,如珠江三角洲每万平方公里8.51个,胶东半岛3.59个,沪宁杭地区2.32个,辽中南地区2.17个,京津唐地区1.15个,它们比全国的0.52个都要高出许多。

  最后是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交通、电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交通运输方面,各地均形成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区内外联系十分方便。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沈-大、京-津-唐、济-青、沪-宁-杭、穗-深、穗-珠等高速和准高速公路已建和在建中,水运得到了加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港口,航空、电讯都有较大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