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Trust
欧洲教育信托基金
5) Police Education Trust
警察教育信托基金
补充资料: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叶西欧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欧,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东西方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贵族阶层。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于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尼德兰、 西班牙、 法国、英国、德国等地。
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但它抨击了封建主义、宗教神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因而曾促进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当时一些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1411年,瓜里诺发表了普卢塔克《论儿童教育》的译文。1417年,人文主义学者波焦在圣加伦修道院发现了M.F.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原本。 5年之后,在洛迪发现了西塞罗的《修辞》。此后,其他有关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读物也相继出现。到16世纪,不但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为人文主义学者所熟悉,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还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昌险家。 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 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见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为摆脱教会对教育的控制,还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宫廷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多里诺主持,设在曼托瓦郊外的称做"快乐之家"的宫廷学校和瓜里诺主持的费拉拉宫廷学校。这两所学校对早期人文主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学校聘请有名学者,并招收欧洲各地来的学生,施以所谓通才教育。外国学生回去后,遂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广为传播。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的尼德兰,是最早接受文艺复兴影响的国家。从14世纪开始,尼德兰的教育就比较发达,其中最有成绩的是"平民生活兄弟会"主办的学校。到16世纪,这些学校又根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革新。
法国早在 1458年, 就在巴黎大学开设研究希腊文学的讲座。但由于保守派的阻碍,人文主义传播迟缓,到15世纪末, 文艺复兴的思潮才逐步在法国传开。 研究罗马法的著名学者G.比德曾大力宣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为提倡人文主义新学,于1530年建立了后来广设学科并享有很大思想自由的法兰西学院。16世纪的法国,不仅出现了F.拉伯雷和M.E.de蒙田等杰出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而且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文艺复兴的思潮传播到英国比较晚。 直到 16世纪初,才有一批受意大利新学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如T.莫尔、J.科利特、W.利利等,在伦敦开展了推行人文主义文化和教育的活动,并得到皇室和重臣的支持与鼓励。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的D.伊拉斯谟对促进英国的人文主义新学,推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及当时文法学校与公学的发展, 起了很大作用。 人文主义政治家T.埃利奥特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英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倡以培养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的贵族绅士为教育目标。他的译著甚多,其中于1531年发表的《统治者之书》是英国第一本教育专著。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更符合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遂使英国一度涌现出一股讨论"绅士教育"的热潮,并把英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推向新贵族主义的方向。
文艺复兴思潮传入德国,是从人文主义学者P.路德于1456年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在海德堡与莱比锡等大学讲授新学开始的。1476年,著名的尼德兰学者R.阿格里科拉留学意大利后,也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到16世纪初,在维滕贝格、耶拿等大学也相继建立新学。同时,在一些商业城市首先出现了新型的文科中学。特别是从40年代后,由于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家J.斯图谟在斯特拉斯堡文科中学的教育改革的影响,使这种文科中学得到推广。
为了实现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普遍的革新。长期被封建经院主义教育所否定的体育,重新受到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吸取了封建时代骑士教育中军事锻炼的经验,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在智育方面,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提倡人文之学,学校的学科范围扩充了。除希腊罗巴的古典著作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外,中世纪的七艺也由于吸收了新的科学知识而得到改造和创新。有些学校还增添了历史、地理等学科,自然科学开始受到注意。一般学校虽仍开设宗教课程,但已不再占绝对权威地位。德育也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家要求恢复使学生"身心既美且善"的古代希腊教育传统。他们一方面仍然主张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进取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一般都强调在教育和教学中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考虑儿童的兴趣,反对中世纪学校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有些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学校里,还利用实地观察或直观手段(包括旅行)进行教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并受到当时新文化的滋润,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长斯统治,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革新,并未得到广泛实施。欧洲各国大部分学校仍沿用中世纪封建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体罚也长期流行。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学和中学,仍然是王公贵族和富贾巨商子弟的学习园地,广大平民阶层的子弟只能进运用国语教学读、写、算的学校。而且,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在摄取古典文化时,常局限于抄袭和模拟,并把希腊教育传统理想化。特别是在希腊文、拉丁文及文法、修辞学的教学上,逐渐形成古典主义倾向,后期甚至流于西塞罗主义,单纯训练学生模仿西塞罗的文体,严重脱离现实,堕入新的文学繁琐主义和形式主义。文艺复兴后期的这些倾向,对当时和以后欧洲的大学和中学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参考书目
曹孚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S. E. Frost, Historical ɑnd PhilosophicalFoundations of Western Education,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ing Co.,Ohio,1966.
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但它抨击了封建主义、宗教神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因而曾促进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当时一些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1411年,瓜里诺发表了普卢塔克《论儿童教育》的译文。1417年,人文主义学者波焦在圣加伦修道院发现了M.F.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原本。 5年之后,在洛迪发现了西塞罗的《修辞》。此后,其他有关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读物也相继出现。到16世纪,不但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为人文主义学者所熟悉,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还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昌险家。 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 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见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为摆脱教会对教育的控制,还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宫廷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多里诺主持,设在曼托瓦郊外的称做"快乐之家"的宫廷学校和瓜里诺主持的费拉拉宫廷学校。这两所学校对早期人文主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学校聘请有名学者,并招收欧洲各地来的学生,施以所谓通才教育。外国学生回去后,遂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广为传播。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的尼德兰,是最早接受文艺复兴影响的国家。从14世纪开始,尼德兰的教育就比较发达,其中最有成绩的是"平民生活兄弟会"主办的学校。到16世纪,这些学校又根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革新。
法国早在 1458年, 就在巴黎大学开设研究希腊文学的讲座。但由于保守派的阻碍,人文主义传播迟缓,到15世纪末, 文艺复兴的思潮才逐步在法国传开。 研究罗马法的著名学者G.比德曾大力宣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为提倡人文主义新学,于1530年建立了后来广设学科并享有很大思想自由的法兰西学院。16世纪的法国,不仅出现了F.拉伯雷和M.E.de蒙田等杰出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而且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文艺复兴的思潮传播到英国比较晚。 直到 16世纪初,才有一批受意大利新学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如T.莫尔、J.科利特、W.利利等,在伦敦开展了推行人文主义文化和教育的活动,并得到皇室和重臣的支持与鼓励。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的D.伊拉斯谟对促进英国的人文主义新学,推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及当时文法学校与公学的发展, 起了很大作用。 人文主义政治家T.埃利奥特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英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倡以培养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的贵族绅士为教育目标。他的译著甚多,其中于1531年发表的《统治者之书》是英国第一本教育专著。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更符合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遂使英国一度涌现出一股讨论"绅士教育"的热潮,并把英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推向新贵族主义的方向。
文艺复兴思潮传入德国,是从人文主义学者P.路德于1456年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在海德堡与莱比锡等大学讲授新学开始的。1476年,著名的尼德兰学者R.阿格里科拉留学意大利后,也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到16世纪初,在维滕贝格、耶拿等大学也相继建立新学。同时,在一些商业城市首先出现了新型的文科中学。特别是从40年代后,由于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家J.斯图谟在斯特拉斯堡文科中学的教育改革的影响,使这种文科中学得到推广。
为了实现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普遍的革新。长期被封建经院主义教育所否定的体育,重新受到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吸取了封建时代骑士教育中军事锻炼的经验,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在智育方面,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提倡人文之学,学校的学科范围扩充了。除希腊罗巴的古典著作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外,中世纪的七艺也由于吸收了新的科学知识而得到改造和创新。有些学校还增添了历史、地理等学科,自然科学开始受到注意。一般学校虽仍开设宗教课程,但已不再占绝对权威地位。德育也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家要求恢复使学生"身心既美且善"的古代希腊教育传统。他们一方面仍然主张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进取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一般都强调在教育和教学中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考虑儿童的兴趣,反对中世纪学校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有些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学校里,还利用实地观察或直观手段(包括旅行)进行教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并受到当时新文化的滋润,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长斯统治,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革新,并未得到广泛实施。欧洲各国大部分学校仍沿用中世纪封建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体罚也长期流行。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学和中学,仍然是王公贵族和富贾巨商子弟的学习园地,广大平民阶层的子弟只能进运用国语教学读、写、算的学校。而且,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在摄取古典文化时,常局限于抄袭和模拟,并把希腊教育传统理想化。特别是在希腊文、拉丁文及文法、修辞学的教学上,逐渐形成古典主义倾向,后期甚至流于西塞罗主义,单纯训练学生模仿西塞罗的文体,严重脱离现实,堕入新的文学繁琐主义和形式主义。文艺复兴后期的这些倾向,对当时和以后欧洲的大学和中学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参考书目
曹孚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S. E. Frost, Historical ɑnd PhilosophicalFoundations of Western Education,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ing Co.,Ohio,196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