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Film Projection Group
电影放映组。
2) moviegoing
[英]['mu:vi,gəuiŋ] [美]['muvɪ,goɪŋ]
电影放映
1.
in Ningbo,moviegoing has a long history.
电影放映的历史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cinema circuit
电影放映网
5) film projection vehicle
电影放映车
6) movie projectionists
电影放映师
补充资料:电影放映
把电影影片上记录的形象和声音,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还原表现出来。1895年,法国科学家L.卢米埃尔和他的哥哥奥古斯特发明了拉片机构,即间歇运动机构,从此电影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就诞生了。1896年,电影放映机传入中国,法国人在上海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897年,西班牙人在上海乍浦路口盖了一个有 250座位的简陋电影院,这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从此,各国商人纷纷携带电影放映机和影片来中国放映电影。一直到解放前,放映机大都依赖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京建电影机械厂,开始制造国产16毫米及35毫米移动式有声电影放映机,供全国工矿企业和广大农村发展电影放映队用。后又在哈尔滨建电影机械厂,制造35毫米固定式有声电影放映机,供电影院和俱乐部用,80年代,已开始生产70毫米和特殊型式电影所需的放映机。
电影原理是与人的心理过程和间歇运动机构的机械作用分不开的。间歇运动机构在摄影中把景象的动作连贯地一幅幅拍摄下来,再在放映机中把连贯的画面一幅幅放映出来,由于景象在不断地改变空间位置,加上人的心理作用,从银幕上就看到了活动电影。普通电影的摄影频率和放映频率一致,无声电影为16格/秒,有声电影为24格/秒。
间歇运动与人的视觉暂留作用有关,视觉暂留,指人的视觉在物体骤然消失的瞬间仍留有物体形象(即缓慢消失形像)的生理现象。视觉暂留时间从1/30秒到1/5秒。无声电影每1/16秒、有声电影每1/24秒移动一个画格,它们都在视觉暂留时间范围内。由于画面的间歇移动和人的视觉暂留作用,观看者会感到画面是连续移动的,没有间断,但还会感到银幕上有光线闪烁。把闪烁频率从每秒24次提高到每秒48次,闪烁感就会消失。在片窗后面加装一个有两个叶片的遮光器,画面移动一幅,遮光器就旋转一次,而叶片就遮光两次,这样可使光线闪烁频率提高到48次。遮光器与间歇运动机构连在一起,当间歇机构拉片时,遮光器叶片遮光,银幕上无光;当间歇运动停止时,遮光器叶片离开片窗,光线充分照明画面,银幕上产生清晰明亮的图像。
放映过程 用有声电影放映示意图来说明。
把35毫米影片1从活动片夹2中拉出(片头倒着向下,声带靠放映员一侧)装在供片齿轮 3上。它把影片送入片门7中,画面在片窗4内,由放映光源照明。35毫米固定放映机的照明光源,一般是由冷反光镜6、氙灯5或弧光灯组成,保证片窗上有一个明亮而均匀的光束照明。被照明的画面由放映镜头8放大并聚焦,在银幕9上形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图像。倒置的影片画面,通过放映透镜在银幕上成为正的画面。
片门下面装有间歇齿轮11,它间歇地一幅幅拉动片门中的影片,由于拉片的速度比输片齿轮(匀速)快,因此在片门的上方和间歇齿轮的下方,都留有影片缓冲弯,防止影片拉断并减小画面在片门中的振动。遮光器10装在片窗的后面,与间歇齿轮同步工作。下缓冲弯的影片,经过齿轮12的匀速运动,减轻影片振动的程度。接着影片进入音鼓13和压片滑轮14并把影片紧贴于音鼓上,音鼓比影片稍窄,以便声带的调幅光能投射到光电?芑蚬獾绯刂腥ァR艄闹嵘献坝兄柿亢艽笞鹊姆陕郑梢约跣∩舳抖U彰魃墓庋Ъだ低?16由激励(白炽)灯泡、机械隙缝和激励镜头组成,在音鼓的声带位置上形成一条很细的水平光刃。当声带移过激励光刃时,为声迹所调幅的光束投射到光电管17上,它把光通量的变化转换为电流的变化,再经过电影扩音机18放大,输出的讯号电流被送到银幕两侧或银幕后面的扬声器19中,发出声音。这个由光能变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变为声能的过程,叫做光学还音。影片经过齿轮15之后,再经过收片齿轮20送入收片盒内的活动片夹中。光学还音部分装在放映机的下方,音鼓的光刃位置与片窗之间的距离,35毫米放映机一般为20幅(格),16毫米放映机为26幅(格)。影片上声迹超前于画面的距离按此格数印制。
如果放映频率高于摄影频率(例如有声电影放映机放映无声电影影片时),银幕上的动作会快于实际的动作。反之则慢于实际的动作。
电影院的设备与放映 电影院,一般有观众厅、放映机房、休息厅等。放映机房内,一般装有35毫米固定式放映座机两台,影片换本时轮流开停。另有电影扩音机和监听设备以及放映光源用的整流器。为了保护和检修影片,机房内有影片湿润箱、倒片机和接片机等设置。还应有幻灯机、电唱机或收录机及传声器等设置。观众厅装有银幕和扬声器等。银幕尺寸与放映镜头的焦距和观众厅的长度有关。座位的第一排至少离开银幕有银幕宽度的1.5倍距离。银幕的宽度一般取放映距离的1/5至1/6 ,如果银幕的相对宽度太小,最后一排观众将看不清楚银幕上画面的细部。观众厅地面应有坡度,并交叉安置前后排座位。此外,前排边座(例如左侧)观众的视线与银幕边缘(例如右侧)水平面之间的视角不能小于45°。同样,前排观众的视线与银幕上面边缘垂直面之间的视线也不能小于45°。如果视角太小,不仅费力而且看到的形象会失真。一般电影院,只需改变银幕尺寸、变换放映镜头和片窗尺寸,就可放映普通的35毫米电影、变形镜头的宽银幕电影和遮幅式宽银幕电影。
35毫米电影放映。这是最普遍和经常放映的电影。它的银幕尺寸和选用镜头是由放映距离(镜头至银幕间的距离)决定的。设片窗宽度为 b(毫米),银幕的宽度为W(米),放映镜头的焦距为f(毫米),放映距离为D(米),放映镜头的焦距。
35毫米影片画面高宽之比为1:1.38,银幕高米。银幕实际的尺寸应稍大一些,因它的周围还要镶几十公分的黑边。
用变形镜头的宽银幕电影放映。变形镜头宽银幕电影是在35毫米摄影镜头前面,加装一个"压缩"变形镜头,将水平方向的物体形像压缩一倍,变成狭长的形象。放映时,在放映机的镜头前面,加装一个"扩展"变形镜头,使放映出来的形象,在水平方向扩展一倍,恢复原来的形象。以银幕来说,等于加宽一倍,就变成了宽银幕电影。
宽银幕电影的声带颇不一致。过去曾采用过的 4条磁性声带现在已基本不用,普通宽银幕电影的声带,仍采用原有的光学声带,不需增加还音设备。这种宽银幕电影的片窗尺寸为21.3×18.16(毫米),银幕画面高宽比为1:2.35。宽银幕尺寸与35毫米电影银幕计算方法一样,只是需要乘一个变形系数K=2。宽银幕的宽度较大,幕面应呈弧形,使镜头到银幕两边及中心的放映距离相等,以避免两边的亮度减弱和模糊失真。放映宽银幕电影时,必须换用放映镜头和加上"扩展"变形镜头,使银幕上有一个合适的画面。普通35毫米电影放映镜头的焦距,乘上宽银幕片窗高度hK和35毫米片窗h的比值,即得宽银幕放映镜头的焦距fk。
遮幅法宽银幕电影放映。遮幅电影是把35毫米画面的上方和下方遮去一部分,使画面的高宽比例从1:1.38改为1:1.66或1:1.85。中国影片规定采用1:1.66比例。遮幅宽银幕电影的高度小,在银幕上如要获得同样高度的画面时,须采用较短焦距的镜头放映。由于不用变形镜头拍摄和放映,遮幅法的画面质量较好。
宽银幕电影银幕面积大,须提高照明光源的有效光通量,以保证银幕具有足够亮度。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还音配合能使观众有临场感。早期曾用磁立体声声带,由于须在影片上涂磁,制作和使用都不便,因此普遍采用光学立体声系统,如道尔比 4-2-4制式。它在原有光学声带位置上,将左、中、右及环境 4条声带,通过矩阵编码器编码,录制成两条声带,放映时再经矩阵解码器解码,还原为4路讯号,送到4路相应的扬声器中,形成立体声(见立体声录音)。
70毫米宽胶片电影放映。使用70毫米宽胶片,片窗尺寸为22× 48.59(毫米),高宽比为1:2.21。影片每边有3条磁性声带,其中1~5路接至幕后五组扬声器作还音用,第 6路接至观众厅扬声器作环境音响效果用。70毫米电影能获得较好的声光效果,并且有较强的临场感。现在不少70毫米放映机都设计成为 70/35毫米影片两用机,增加了影院的灵活性。
立体电影放映。利用双眼视差,投映两个影像,通常戴偏光眼镜观看,具有三维感觉。彩色影像用偏振光眼镜、黑白影像用红绿眼镜将两眼区分开(见立体电影)。放映时需采用金属粉末涂敷银幕。
特殊电影放映形式。为达到某些特定的效果和目的而采用的一些特殊放映形式主要有:环幕电影。使用9台35毫米同步放映机,9个银幕围成360°,11路声道立体声磁性还音。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强。
穹幕电影。银幕为半球形式,用鱼眼镜头单机放映,影像投射在半球的大部或者一部分上面,大都采用多声道立体声还音。
巨幕电影。银幕面积非常大,有的可达20米×30米。观众视野完全在银幕之中,配合多声道立体声还音,临场感很强。
70毫米15片孔的穹幕或巨幕电影,胶片画幅太大,不用普通间歇机构拉动,而采用特别的转环气动拉片方式。
上述特殊放映方式比较适合放映展示性的短片(见巨幕电影)。
移动式电影放映设备与放映 在未设有固定影院的地区放映电影一般使用轻便的移动式放映设备。没有电的地区自带汽油发电机组。移动式放映机一般采用白炽灯、溴钨灯和铟灯作照明光源,它们的有效光通量大约在400~1000流明之间,因此银幕较小,一般宽度在4米左右。采用氙灯为光源,银幕可大一些。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一般成对使用。农村中放映一般采用16毫米放映机作单机放映,使用大片盘时,一部故事片,中间换片两次。中国曾为偏僻的山村、牧场和岛屿研制过一种轻便的8.75毫米放映机。影片的宽度为35毫米影片的 1/4,是由35毫米影片缩制而成的,单边齿孔,另一边为磁性声带。
电影原理是与人的心理过程和间歇运动机构的机械作用分不开的。间歇运动机构在摄影中把景象的动作连贯地一幅幅拍摄下来,再在放映机中把连贯的画面一幅幅放映出来,由于景象在不断地改变空间位置,加上人的心理作用,从银幕上就看到了活动电影。普通电影的摄影频率和放映频率一致,无声电影为16格/秒,有声电影为24格/秒。
间歇运动与人的视觉暂留作用有关,视觉暂留,指人的视觉在物体骤然消失的瞬间仍留有物体形象(即缓慢消失形像)的生理现象。视觉暂留时间从1/30秒到1/5秒。无声电影每1/16秒、有声电影每1/24秒移动一个画格,它们都在视觉暂留时间范围内。由于画面的间歇移动和人的视觉暂留作用,观看者会感到画面是连续移动的,没有间断,但还会感到银幕上有光线闪烁。把闪烁频率从每秒24次提高到每秒48次,闪烁感就会消失。在片窗后面加装一个有两个叶片的遮光器,画面移动一幅,遮光器就旋转一次,而叶片就遮光两次,这样可使光线闪烁频率提高到48次。遮光器与间歇运动机构连在一起,当间歇机构拉片时,遮光器叶片遮光,银幕上无光;当间歇运动停止时,遮光器叶片离开片窗,光线充分照明画面,银幕上产生清晰明亮的图像。
放映过程 用有声电影放映示意图来说明。
把35毫米影片1从活动片夹2中拉出(片头倒着向下,声带靠放映员一侧)装在供片齿轮 3上。它把影片送入片门7中,画面在片窗4内,由放映光源照明。35毫米固定放映机的照明光源,一般是由冷反光镜6、氙灯5或弧光灯组成,保证片窗上有一个明亮而均匀的光束照明。被照明的画面由放映镜头8放大并聚焦,在银幕9上形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图像。倒置的影片画面,通过放映透镜在银幕上成为正的画面。
片门下面装有间歇齿轮11,它间歇地一幅幅拉动片门中的影片,由于拉片的速度比输片齿轮(匀速)快,因此在片门的上方和间歇齿轮的下方,都留有影片缓冲弯,防止影片拉断并减小画面在片门中的振动。遮光器10装在片窗的后面,与间歇齿轮同步工作。下缓冲弯的影片,经过齿轮12的匀速运动,减轻影片振动的程度。接着影片进入音鼓13和压片滑轮14并把影片紧贴于音鼓上,音鼓比影片稍窄,以便声带的调幅光能投射到光电?芑蚬獾绯刂腥ァR艄闹嵘献坝兄柿亢艽笞鹊姆陕郑梢约跣∩舳抖U彰魃墓庋Ъだ低?16由激励(白炽)灯泡、机械隙缝和激励镜头组成,在音鼓的声带位置上形成一条很细的水平光刃。当声带移过激励光刃时,为声迹所调幅的光束投射到光电管17上,它把光通量的变化转换为电流的变化,再经过电影扩音机18放大,输出的讯号电流被送到银幕两侧或银幕后面的扬声器19中,发出声音。这个由光能变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变为声能的过程,叫做光学还音。影片经过齿轮15之后,再经过收片齿轮20送入收片盒内的活动片夹中。光学还音部分装在放映机的下方,音鼓的光刃位置与片窗之间的距离,35毫米放映机一般为20幅(格),16毫米放映机为26幅(格)。影片上声迹超前于画面的距离按此格数印制。
如果放映频率高于摄影频率(例如有声电影放映机放映无声电影影片时),银幕上的动作会快于实际的动作。反之则慢于实际的动作。
电影院的设备与放映 电影院,一般有观众厅、放映机房、休息厅等。放映机房内,一般装有35毫米固定式放映座机两台,影片换本时轮流开停。另有电影扩音机和监听设备以及放映光源用的整流器。为了保护和检修影片,机房内有影片湿润箱、倒片机和接片机等设置。还应有幻灯机、电唱机或收录机及传声器等设置。观众厅装有银幕和扬声器等。银幕尺寸与放映镜头的焦距和观众厅的长度有关。座位的第一排至少离开银幕有银幕宽度的1.5倍距离。银幕的宽度一般取放映距离的1/5至1/6 ,如果银幕的相对宽度太小,最后一排观众将看不清楚银幕上画面的细部。观众厅地面应有坡度,并交叉安置前后排座位。此外,前排边座(例如左侧)观众的视线与银幕边缘(例如右侧)水平面之间的视角不能小于45°。同样,前排观众的视线与银幕上面边缘垂直面之间的视线也不能小于45°。如果视角太小,不仅费力而且看到的形象会失真。一般电影院,只需改变银幕尺寸、变换放映镜头和片窗尺寸,就可放映普通的35毫米电影、变形镜头的宽银幕电影和遮幅式宽银幕电影。
35毫米电影放映。这是最普遍和经常放映的电影。它的银幕尺寸和选用镜头是由放映距离(镜头至银幕间的距离)决定的。设片窗宽度为 b(毫米),银幕的宽度为W(米),放映镜头的焦距为f(毫米),放映距离为D(米),放映镜头的焦距。
35毫米影片画面高宽之比为1:1.38,银幕高米。银幕实际的尺寸应稍大一些,因它的周围还要镶几十公分的黑边。
用变形镜头的宽银幕电影放映。变形镜头宽银幕电影是在35毫米摄影镜头前面,加装一个"压缩"变形镜头,将水平方向的物体形像压缩一倍,变成狭长的形象。放映时,在放映机的镜头前面,加装一个"扩展"变形镜头,使放映出来的形象,在水平方向扩展一倍,恢复原来的形象。以银幕来说,等于加宽一倍,就变成了宽银幕电影。
宽银幕电影的声带颇不一致。过去曾采用过的 4条磁性声带现在已基本不用,普通宽银幕电影的声带,仍采用原有的光学声带,不需增加还音设备。这种宽银幕电影的片窗尺寸为21.3×18.16(毫米),银幕画面高宽比为1:2.35。宽银幕尺寸与35毫米电影银幕计算方法一样,只是需要乘一个变形系数K=2。宽银幕的宽度较大,幕面应呈弧形,使镜头到银幕两边及中心的放映距离相等,以避免两边的亮度减弱和模糊失真。放映宽银幕电影时,必须换用放映镜头和加上"扩展"变形镜头,使银幕上有一个合适的画面。普通35毫米电影放映镜头的焦距,乘上宽银幕片窗高度hK和35毫米片窗h的比值,即得宽银幕放映镜头的焦距fk。
遮幅法宽银幕电影放映。遮幅电影是把35毫米画面的上方和下方遮去一部分,使画面的高宽比例从1:1.38改为1:1.66或1:1.85。中国影片规定采用1:1.66比例。遮幅宽银幕电影的高度小,在银幕上如要获得同样高度的画面时,须采用较短焦距的镜头放映。由于不用变形镜头拍摄和放映,遮幅法的画面质量较好。
宽银幕电影银幕面积大,须提高照明光源的有效光通量,以保证银幕具有足够亮度。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还音配合能使观众有临场感。早期曾用磁立体声声带,由于须在影片上涂磁,制作和使用都不便,因此普遍采用光学立体声系统,如道尔比 4-2-4制式。它在原有光学声带位置上,将左、中、右及环境 4条声带,通过矩阵编码器编码,录制成两条声带,放映时再经矩阵解码器解码,还原为4路讯号,送到4路相应的扬声器中,形成立体声(见立体声录音)。
70毫米宽胶片电影放映。使用70毫米宽胶片,片窗尺寸为22× 48.59(毫米),高宽比为1:2.21。影片每边有3条磁性声带,其中1~5路接至幕后五组扬声器作还音用,第 6路接至观众厅扬声器作环境音响效果用。70毫米电影能获得较好的声光效果,并且有较强的临场感。现在不少70毫米放映机都设计成为 70/35毫米影片两用机,增加了影院的灵活性。
立体电影放映。利用双眼视差,投映两个影像,通常戴偏光眼镜观看,具有三维感觉。彩色影像用偏振光眼镜、黑白影像用红绿眼镜将两眼区分开(见立体电影)。放映时需采用金属粉末涂敷银幕。
特殊电影放映形式。为达到某些特定的效果和目的而采用的一些特殊放映形式主要有:环幕电影。使用9台35毫米同步放映机,9个银幕围成360°,11路声道立体声磁性还音。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强。
穹幕电影。银幕为半球形式,用鱼眼镜头单机放映,影像投射在半球的大部或者一部分上面,大都采用多声道立体声还音。
巨幕电影。银幕面积非常大,有的可达20米×30米。观众视野完全在银幕之中,配合多声道立体声还音,临场感很强。
70毫米15片孔的穹幕或巨幕电影,胶片画幅太大,不用普通间歇机构拉动,而采用特别的转环气动拉片方式。
上述特殊放映方式比较适合放映展示性的短片(见巨幕电影)。
移动式电影放映设备与放映 在未设有固定影院的地区放映电影一般使用轻便的移动式放映设备。没有电的地区自带汽油发电机组。移动式放映机一般采用白炽灯、溴钨灯和铟灯作照明光源,它们的有效光通量大约在400~1000流明之间,因此银幕较小,一般宽度在4米左右。采用氙灯为光源,银幕可大一些。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一般成对使用。农村中放映一般采用16毫米放映机作单机放映,使用大片盘时,一部故事片,中间换片两次。中国曾为偏僻的山村、牧场和岛屿研制过一种轻便的8.75毫米放映机。影片的宽度为35毫米影片的 1/4,是由35毫米影片缩制而成的,单边齿孔,另一边为磁性声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