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货币政策管理
1)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管理
2)  monetary policy theory
货币政策理论
3)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
1.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mediary s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提高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用的建议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in monetary policy games;
我国货币政策和公众博弈与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区别
3.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Difference of Household s Consump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Jealousy Channel;
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攀比效应渠道
4)  currency policy
货币政策
1.
Changeover and adjustable mechanism of the currency policy of the central bank;
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嬗变的轨迹与调适机制的转换
2.
Analysis of suggestions and effects of currency policywith "hot money" flowing;
浅析“热钱”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建议
3.
It was predicted that RMB would step into up-valuation,so short-term capital flushed into China,which made our deposit capital increase radically with favorable balance in capital and brought our currency policy into dilemma.
货币政策进退维谷:降低利率虽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有诱发通胀之虑。
5)  money policy
货币政策
1.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demurrage in mechanism of money supply and the money policy efficiency;
货币供给机理内滞与货币政策效率分析
2.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oney policy measures,including raising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legal deposit reserve rate,.
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3.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leads to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that exerts great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ry purpose of money policy and macro economy function.
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 ,它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用及宏观经济的运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  monetary policies
货币政策
1.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policies and monetary policies of China from closed economies and open economies aspects;
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2.
Effect Study on Monetary Policies of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新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统计研究
3.
The Analysis of China 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Validity and Selection;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用分析及选择
补充资料:货币政策
      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货币流通方面的行动准则。国家经济政策的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处于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是四大目标: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其中最重要的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由于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当前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在资本主义自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有一致性,也有矛盾,往往难以兼顾。
  
  在西方国家,实现货币政策主要运用以下的手段:①调整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规定的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调整这个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存款准备的部分就会扩大,从而可用于贷款的部分就会相应缩小,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增加。②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规定的期限、条件和利息率水平。当中央银行从严掌握贷款条件和提高向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或贷款利息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以较高的费用从中央银行获得借贷资本,从而迫使商业银行缩减对客户的贷款,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应就会紧缩。反之,如果中央银行从宽掌握贷款条件和降低向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或贷款利息率,就会使商业银行扩大对客户的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③公开市场业务。这种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国家公债、企业债券、股票等)和银行承兑的票据。公开市场业务既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投资方式(如买进公债),又是调节金融市场的一种手段。如中央银行抛售有价证券,就会使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减少,其他条件不变,则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中央银行收购有价证券,则货币供应量增加。④有选择的信贷管制。即对某种存款或贷款,在数量上或其他方面加以限制。前面三种手段是调节货币和信贷供应总量,第四种则是调节借贷资本分配结构和货币的投向。
  
  社会主义国家货币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货币政策,首先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同时,货币政策还要服从一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
  
  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人民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服务,这时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和必须的经济建设,集中力量供给战争,以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服从当时的政治任务,增发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财政需要。当时,革命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实行的是保持币值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支援革命战争的货币政策。
  
  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实行稳定币值、发展经济的货币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国家货币政策的两个目标。发展经济是稳定币值的基础,币值稳定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这是因为:①通货膨胀会使一部分人实际收入下降。这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②在纸币发行过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条件下,会助长物质资料的盲目分配,延长建设周期,降低经济效益。③社会主义国家流通中的商品,有的是国家规定价格,有的是国家规定中心价格后允许一定的浮动幅度,有的是由购销双方议价。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会呈现不平衡地上涨,越是次要的、受市场调节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越大;而主要产品则由于国家控制,可能价格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价格杠杆与国家宏观决策背道而驰,不利于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的统一,关键在于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特别是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这四者的综合平衡,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意味着货币发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有相应的物资供应作保证,使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自发的市场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货币政策的手段与资本主义也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稳定币值、发展经济的货币政策,首先是靠有计划地安排好国民经济,做好综合平衡工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控制货币供应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同时,也通过运用信贷、利息率政策和存款准备率配合计划,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其与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