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seball mitt
垒球手套
2) pitcher's circle
(垒球)投手圈
3) ice hockey glove
冰球手套
4) catcher,catching glove
抓球手套
5) batting glove
击球手套
补充资料:垒球
垒球 softball 球类运动的一种。场地和器材与棒球相似,竞赛规则也基本相同,与棒球不同之处主要是垒球球体较大而软,球棒稍细,场地较小,垒间和投手距离也较短。在竞赛规则方面,垒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垒员须待投手投球离手后才能离垒跑进。垒球比赛时球速比棒球慢,技术难度和剧烈程度不如棒球。 发展概况 现代垒球运动由美国芝加哥法格特划船俱乐部的G.汉考克和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消防队员L.罗伯于1887年和1895 年先后提出。他们为了能在严冬和风雨时在室内打棒球,分别对1839年始见于美国的现代棒球场地、器材和竞赛规则作了某些修改,取名室内棒球。后因参加人数逐渐增多,室内场地不敷使用,1908年又将室内棒球移至室外进行,取名为女孩球、软球、游戏场球等,当时没有统一的场地划法和竞赛规则。比赛时,有9人1队的也有10人1队的,投球、跑垒、打法各异。1932年,一位名叫列奥·欧费萨哥的美国记者提出,把这项运动叫做“softball”,但当时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响应。到1933年美国业余垒球协会成立,设国际联合规则委员会,制订了第一部统一规则。这项运动亦被正式命名为“softball”,中国叫做垒球。 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菲律宾女子垒球队作了表演。此后,垒球逐渐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教会学校中得到开展。1924年在中华民国第三届全运会上进行了首次全国女子垒球赛。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女子垒球列为正式竞赛项目,这次虽在室外举行,但使用的却是室内规则,规定每队10人。1935年第六届全运会改用国际规则委员会统一后的规则。1948年第七届全运会,除设女子垒球项目外,还增设了男子垒球为表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6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男子垒球表演赛。1959年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女子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全国女子垒球联赛。1986年首次参加第六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的中国女子垒球队,获得亚军;1990年、1994年分获第七届和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的第三名和第二名。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和1994年第十二届亚运会的女子垒球比赛中,中国女子垒球队均获冠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垒球运动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发展 。1952年9月成立国际垒球联合会,总部设在美国。80年代末已拥有56个会员国(或地区)。1979年11月,中国被该会接纳为会员国。国际垒球联合会分别从1965年和1966年起,每隔4年举办一次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和世界男子垒球锦标赛。从1981年起国际垒球联合会还为18岁和18岁以下的男女青年举办世界锦标赛,每年有一次世界级的比赛。在世界各国中,垒球开展得最为普及的当属美国。 垒球技术 基本技术包括投球、传球、接球、击球、跑垒和滑垒。其中除投球外,与棒球基本相同。垒球限定只能用低手投球。世界各国垒球投手的低手投球法多采用以下3种姿势,即后摆(包括“8”字)、绕环和弓式。①后摆。起动投球时,持球右臂随转体直接后摆至身后与肩平或高过肩,随左脚伸踏、向前转体和右脚蹬板将右臂急速用力前送,通过体侧时用力甩臂、扣腕、拨指将球投出。“8”字是后摆技术的发展,摆臂动作是“8”字形,后摆幅度大、出手低、自然上升并以大角度斜线球为特点。②绕环。起动投球时,右臂随左脚伸踏由前向上经过头顶继续向后绕环,左臂下落前摆在投球出手瞬间,小臂碰触胯部(突然制动以使球加速),手指使用不同的拨球方法投出各种不同的变化球。这种投球法风靡世界。③弓式。这种投球法,后摆过头,落臂前摆近似绕环投法,因呈“弓”形而得名。投球的变化,关键在于使用不同的握球方法、扣腕、拨指和甩臂技术,使球体在飞行中产生不同的旋转。例如,投下坠球就要使球体向飞行方向作由上向下的旋转,投上升球则与其相反。投曲线球就要使球体向左或向右旋转。投飘球则使球体在飞行中不旋转,利用气流的作用,使球在前进中慢慢晃动,以此迷惑击球员难以果断挥棒。 垒球战术 世界强队大都拥有多名强打手和安打手。进攻时,常规战术多采用隐蔽性、诱骗性强的触击、推击、敲击变换使用,跑而打和触击的并用战术、2击后的触击、满垒抢分触击等反常规战术的应用也在增多。为适应进攻战术发展,防守战术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在防触击时多采用4人防守和以中轴线为核心的防守战术等。 竞赛制度 垒球比赛常采用单循环和双循环制。为使比赛更加紧张激烈,使真正具有实力的队伍取得应有的名次。1978年国际垒联首创了“佩奇制”(page)竞赛方法。这种赛制多用在比赛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用其他方式决出名次,然后依次排出4队为一组,通过佩奇制决定最终名次。第一组决出1~4名,第二组为5~8名,以下依次类推。1985年又作出加赛规定:凡进入佩奇制比赛的第一名(或五、九、十三名)在直接进入决赛的情况下,如负给对方,则采用加赛一场的办法决定最后名次。此赛制现已被其他球类项目所采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