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cretariat of the Basel Convention
巴塞尔公约秘书处
2) Basel Convention
巴塞尔公约
1.
To strengthen the binding force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enacted Basel Protocol on Liability and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Resulting from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为增强《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约束力,其缔约方大会制定了《巴塞尔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所造成损害之责任与赔偿议定书》。
3) Basel Convention
《巴塞尔公约》
1.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Basel Conventions and Bamako Conventions;
论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控制——《巴塞尔公约》和《巴马科公约》比较研究
2.
On Legal Research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under the Basel Convention and Its Framework;
《巴塞尔公约》及其框架下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问题研究
4)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5) Basell
巴塞尔公司
1.
The article introduces general deal situation and result of Basell s acquisition of Lyondell Chemica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Basell s acquisition of Lyondell Chemical is to promote the restructuring of worl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further.
介绍了巴塞尔公司收购利安德化学公司的交易简况和结果,指出巴塞尔公司收购利安德化学公司的意义是进一步推动世界石化工业重组。
6) Basel Convention on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巴寒尔公约
补充资料:巴比塞,H.
法国作家。16岁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并参加象征派诗歌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约20年间,先后在几家出版社工作,曾主编《我全知道》等通俗杂志。这期间发表的诗集《泣妇》(1895),以忧郁的笔调描述了人世生活的苦难,带有悲观色彩,但与流行的象征主义诗歌不同,不是脱离现实,而是正视并反映现实。长篇小说《哀求者》(1903)和《地狱》(1908)除悲观主义外,还带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地狱》通过一个银行小职员偷看邻室发生的一切,把恋爱、生死、艺术的堕落、宗教的虚伪等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人世是一座没有出路的地狱,这充分流露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彷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前,他是社会主义报纸《人道报》编辑部的成员。战争开始时,他主动要求上前线参加打击德国军国主义的战斗,并曾多次立功受奖。他经历了战争的一切危险与苦难,也认识了这场战争的真实性质。从1915年末至1916年上半年写成长篇小说《炮火》,它的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描写一个步兵班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备受苦难和牺牲,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奖金。1919年发表长篇小说《光明》。它描写一个本来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的小资产阶级庸人在战争中逐渐觉醒的过程。列宁在《论第三国际的任务》一文中对《炮火》和《光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说这两部小说是群众的革命意识增长的一个极其明显的证据。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巴比塞坚决捍卫苏维埃共和国。他发起组织了法兰西共和国退伍军人联合会。1919年发起组织国际进步文学艺术家反帝团体"光明社"。192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并和罗曼·罗兰一起召开第一次反法西斯大会,召开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同盟大会。
巴比塞后期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镣铐》(1924),揭示剥削制度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左拉》(1932),探索法国作家左拉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等。
1935年,巴比塞在访问苏联并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因病去世。
参考书目
Annette Vidal, Henri Barbusse , Soldat de la Paix, Paris, 1953.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前,他是社会主义报纸《人道报》编辑部的成员。战争开始时,他主动要求上前线参加打击德国军国主义的战斗,并曾多次立功受奖。他经历了战争的一切危险与苦难,也认识了这场战争的真实性质。从1915年末至1916年上半年写成长篇小说《炮火》,它的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描写一个步兵班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备受苦难和牺牲,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奖金。1919年发表长篇小说《光明》。它描写一个本来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的小资产阶级庸人在战争中逐渐觉醒的过程。列宁在《论第三国际的任务》一文中对《炮火》和《光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说这两部小说是群众的革命意识增长的一个极其明显的证据。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巴比塞坚决捍卫苏维埃共和国。他发起组织了法兰西共和国退伍军人联合会。1919年发起组织国际进步文学艺术家反帝团体"光明社"。192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并和罗曼·罗兰一起召开第一次反法西斯大会,召开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同盟大会。
巴比塞后期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镣铐》(1924),揭示剥削制度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左拉》(1932),探索法国作家左拉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等。
1935年,巴比塞在访问苏联并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因病去世。
参考书目
Annette Vidal, Henri Barbusse , Soldat de la Paix, Paris, 195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