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流动性偏好说
1)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流动性偏好说
2)  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性偏好
1.
Almost every investor has the liquidity preference.
投资者具有流动性偏好,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基于时间的先后产生的现金偏好和由于不确定性产生的现金偏好两个方面。
3)  liquidity preference law
流动性偏好规律
4)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流动性偏好理论
5)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preference
国际流动性偏好
6)  liquidity preference model
流动性偏好模型
补充资料: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
liquidity preference

   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其中提出流动性偏好概念。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定于利率,而利率又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如果货币供给既定,那么,利率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流动性偏好可以分为3种动机:①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需货币数量越多。②谨慎动机。即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个人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同收入是密切相关的。③投机动机。即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格随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利率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小。这一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即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而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当前者等于或低于后者时,资本家就不愿进行投资,从而会造成投资不足,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看作是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3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