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菲律宾发展学会
1)  Development Academy of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发展学会
2)  feilübin wenxue
菲律宾文学
3)  Philippine Catholic Church
菲律宾天主教会
1.
during Macos regime,due to the internal reform of Philippine Catholic Church and changes of domestic situation,the Church began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politics,and its relation with Macos government underwent a transition from co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
马科斯执政时期 ,由于天主教内部的变革以及菲律宾国内的特殊情况 ,菲律宾天主教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同马科斯政权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
4)  SFF(Society of Filipion Foresters)
菲律宾林务协会
5)  Batasang Pambansa
菲律宾国民大会
6)  Development Bank of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开发银行
补充资料:菲律宾文学
      菲律宾流行三种官方语文,即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诺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其中比较通用的是英语。菲律宾古代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成文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史诗、抒情诗、神话以及反映古代马来人朴素的哲学观点的谜语、谚语等。古代的《祈祷诗》、《暖屋歌》和代表穆斯林-菲律宾文学的抒情诗《我的七爱之歌》、《送别歌》与代表菲律宾高原文学的伊富高族的著名叙事诗 《阿丽古荣》、 《邦都地方的狩猎歌》和《孤儿之歌》等,以及古代民间故事《麻雀与小虾》、《安哥传》和《世界的起源》等,对菲律宾后世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菲律宾后,压制菲律宾民族文学的发展。凡是不能见容于西班牙传教士的书籍和著作,都当作"魔鬼的工艺"加以焚毁。1593年西班牙殖民者为了麻醉菲律宾人民,出版了基督教教义书,同时还大量传播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诗歌和祈祷书、圣徒传、描写耶稣遇难的戏剧以及反穆斯林的戏剧《摩罗-摩罗》等。在西班牙统治的 330多年期间(1565~1898),菲律宾文学基本上是中世纪骑士文学,多数作品以中世纪的欧洲为背景,主题是歌颂骑士的勇武和男女的爱情。有些作品描写穆斯林与天主教徒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菲律宾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菲律宾爱国的他加禄语诗人弗朗西斯科·巴尔塔萨尔(1788~1862)在狱中所写的著名长诗《弗罗兰第和萝拉》(1838),袭用骑士诗歌的形式,以反抗异族侵略、反对民族叛徒和歌颂爱情与自由为主题,被誉为菲律宾近代文学的第一篇杰作。它因语言生动、流畅,成为他加禄文学中最流行的叙事诗。巴尔塔萨尔也因此被人誉为"他加禄诗人之王子"。
  
  19世纪菲律宾人民和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这时出现了一批反对殖民主义的爱国诗人和作家。他们当中最杰出的是何塞·黎萨尔(1861~1896)。此外,还有不少诗人和作家用庄严的词句来赞美祖国和抨击殖民主义。工人出身的诗人安德列斯·波尼法秀 (1863~1897)于1896年8月发动著名的"卡蒂普南"武装起义,后被人陷害而英勇牺牲。他留下的诗歌《对祖国的爱》表达了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1901年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之后,英语逐渐代替西班牙语,出现了不少用英文创作的小说,它们继承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传统,具有独创性和强烈的吸引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第一部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是佐伊罗 .M.加朗的爱情小说《忧伤之子》(1921)。他的另一部小说《娜迪娅》(1929)描写菲律宾青年保尔·达兰德与波兰姑娘娜迪娅的恋爱悲剧,反映了种族歧视与恋爱自由等社会问题。
  
  现代菲律宾文学中以英文创作的小说较为出色,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8至1924年,称为"模仿时期",作者大多数是大专学生,创作大多模仿美国的小说。这一时期的作家帕兹·马奎斯·贝尼特兹和乔治·博科波在创作上较有成就。前者写了《死的星星》和《丘陵之夜》等小说,并有选集《菲律宾人的爱情故事》出版,后者有《发光的符号》出版。
  
  第二个时期,从1924年到1935年,称为"实验和独创的时期"。这时期共有两批作家,第一批的主要代表是克莱门西达·乔文·科莱科,她的代表作是1924年发表的小说《他的归来》。另外还有何塞·维拉·潘加尼班等作家。潘加尼班于1927年发表短篇小说《心爱的人》。第二批都是青年作家,虽然他们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但他们的作品却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其中比较杰出的有卡洛斯·布罗山、 曼纽尔·E·阿贵拉、何塞·加西亚·维拉和阿马多尔·T·达格奥等人。
  
  卡洛斯·布罗山(1914~1956)擅长写作讽刺小说。曼纽尔·E·阿贵拉 (1911~1944)的成名之作是短篇小说集《兄弟利昂携妻而归》(1940),收有30篇小说,都以菲律宾的北部地区为背景,着重描写农民、渔夫、佃户和无产者的生活与斗争。阿贵拉于1944年因从事抗日活动,惨遭日军杀害。
  
  第三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到60年代,被称为"更伟大的独创时期"。这时期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其中著名的有尼克·华奎因、内斯多尔·V·M·刚萨雷斯、史蒂文·贾维拉纳、克利玛·坡罗丹·杜维拉等人。这个时期的文学运动的主流仍然是爱国的民族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数是宣扬热爱家乡,热爱民主与自由,歌颂纯洁的爱情,反对异族侵略等。例如刚萨雷斯(1915~
  )的长篇小说《四月的风》(1940)、《沐恩的季节》(1956)、史蒂文·贾维拉纳(1918~
  )的小说《没有见到黎明》 (1947),以及埃迪尔伯多·K·廷波的《夜里的警戒》等。1959年成立的国际笔会菲律宾分会于1960年和1961年主办"斯通希尔小说奖",选出尼克·华奎因的《有两个肚脐的女人》(1961)和克利玛·坡罗丹·杜维拉的《敌人的手》(1961)两部小说为得奖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比恩维尼多· N·桑托斯写的关于旅美菲侨的短篇小说集《你们,可爱的人们》(1955)及其续集《兄弟,我的兄弟》(1960)和《苹果的香味》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乡土色彩的作品以及幽默小说家阿历山德罗 .R.罗彻斯以菲律宾的民族风俗(斗鸡)为题材的活泼有趣的短篇小说。在70年代里,青年作家埃尔温·卡斯蒂罗所写的英文短篇小说《拉狄安娜的手表》被评为1975至1977年东盟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在诗歌方面,诗人巴东布亥战后曾发表《我看见那割下来的头》、《圣诞树》和《这就是他们的罪状》等诗,揭露反动集团篡夺抗战的胜利果实、镇压人民的反动本质。
  
  戏剧发展比较缓慢,比较优秀的剧作是尼克·华奎因的三幕剧《作为菲律宾人的艺术家肖像》(1953)。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独立以后,政府逐步推广一种菲律宾国语,即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诺语,已有一些作家运用它从事翻译和创作。
  
  

参考书目
   Buenaventura S.Medina Jr.,Teifilo del Castilloy Tuazon, Philippine Literatu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1964.
   Tobias Y. Enverga, Tomas G. Brual, Literature for Filipinos of Today,197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