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ranco-Netherlandish school
法国-尼德兰学派
2) Burgundian School
尼德兰乐派
3) French school
法国学派
1.
What is the “French School”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After Reading Brunel s What 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法国学派”究竟是怎样的学派?——读布律内尔等著《何谓比较文学》
2.
A Further Study on the 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再认识
3.
This paper combs especially the evaluations made by some well-know scholars in our country, and divides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raditional French School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approach into 4 categories.
本文专门针对当前我国一些著名学者对影响研究的价值评判进行梳理 ,将他们对传统的法国学派及其所提倡的实证方法的态度分为四个门类 ,并且通过对这些迥异观点的透视 ,进而证明 ,在文化与交流日益增强的时代 ,有必要对传统的影响研究进行重新思考与定
4) the French School
法国学派
1.
And the author applies this theory to analysing the French School and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second part.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提出“视野”观点的必要性 ,说明了“视野”的特定含义 ;进一步用这一观点透视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特征 ;最后还在新的学术环境中对“视野”观点进行了应用。
5)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德国历史学派
1.
The Re-discovering of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and the Autonomous Innov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s;
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
6) Frankfurt school
法兰克福学派
1.
Transcendence to the modernity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Revaluate the value of Frankfurt School s theory in today s China;
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性的扬弃与超越——重估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
2.
On Media Criticism and Cultural Criticism of Frankfurt School;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3.
An Inquiry into the Frankfurt School s Theory of Ecological Crisis;
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论探析
补充资料:尼德兰美术
尼德兰一词来源于荷兰文Nederlanden, 意为"低地"。中世纪末期,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它并不仅指今荷兰,还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一带。尼德兰美术,在美术史上通常被用来指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革命初期之间的美术,其含义与荷兰美术不同。
1420年后,尼德兰美术发展起来,自成一派,取得了其他国家所没有达到的成就。15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中,雕塑由于一部分重要作品被毁而无从追溯,唯独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最为突出。
尼德兰画派 15世纪尼德兰绘画的重要成就在祭坛画和独幅木板画上。在宗教画中,对描写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兴趣浓厚增长,对传统的宗教主题给予人文主义的表现,是尼德兰绘画的主导趋势。这时画家们在木板画上使用了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取得丰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欢迎。在勃艮第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R.康平和J.凡·爱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平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市民文化特征,其风格的形成则受细密画、民间艺术和图尔奈雕刻学派的影响。康平的作品曾给予凡·爱克兄弟以影响。在尼德兰绘画新风格的建立中,J.凡·爱克起的作用最为突出。他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描绘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他力求表现出世界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创作中,除了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外,还在造型问题上,对光和色的表现和空间构成的问题给予特别的注意。他不仅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而且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方面都有所成就。尼德兰画家们没有写出艺术理论方面的论著。他留在画框上的"尽我所能"的题字,是对于尼德兰画家们共同服膺的治艺精神的一个很好的概括。继J.凡·爱克之后,成为布鲁日首要画家的P.赫里斯特斯可能是他的学生。 赫里斯特斯未能全面发扬J.凡·爱克的艺术传统,但在传播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上曾起过一定作用。
R.van der韦登是15世纪中期有较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接近他的老师康平,善于用戏剧性的构图,明确地勾画出姿态和手势表现人物的情感。《下十字架》(约1435,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是他的早期重要作品。1450年,韦登曾去意大利,颇受重视;晚年作品,色彩渐趋柔和,人物姿态处理较为含蓄,失去早期的严峻力量。尼德兰画风在国外的传播,颇得力于韦登的活动。
北方画派 15世纪中叶,以哈勒姆为中心的北方画派兴起了。北方画派的活动为独立的荷兰画派的形成打下基础。
北方画派值得注意的第1个画家是D.包茨,他的创作在构图上倾向于理性推敲,对自然景色和空间气氛有特殊敏感。以《最后晚餐》为主画的《圣餐三叶祭坛画》(1464~1468,卢万,圣彼得教堂)是他的重要作品。此画早于L.达·芬奇的《最后晚餐》30年,但已同样注意到透视和光影在构图上的应用,堪称尼德兰绘画代表作之一。
从15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欧封建制度危机日趋尖锐,尼德兰艺术中的反封建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相应,反封建的民主情绪在H.van der胡斯和海特亨(圣扬斯的)的作品中也有隐晦曲折的表现。
胡斯曾受J.凡·爱克的影响。他在《波蒂纳里祭坛画》(约1476,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上,突出地刻画了来自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牧人渴望因耶稣的降生而得救的心情。他的艺术曾给予同时代的意大利画家以强烈的印象。
海特亨(圣扬斯的)是继包茨之后另一位值得注意而有创造性的北方画家,他发展了胡斯的讽刺和忧郁。他笔下的《旷野中的约翰》(1480?,柏林,国立博物馆),骨骼粗大、发须蓬松,坐在岩石上托腮沉思,很像一个满心愁苦的农民。他的小画《耶稣诞生之夜》(约1490,木板油画,伦敦,国立美术馆)以小耶稣的裸体做光源,用明暗对比的方法成功地描绘了夜景。这种方法的流传,可能对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有所启发。
15世纪后半期,在布鲁日工作的H.梅姆灵以善画圣母和肖像画著称。他的艺术以柔和平静的抒情为其特色。在《雅克·弗洛伦的圣母》(1479,巴黎,卢佛尔博物馆)一画中,他画了弗洛伦全家老少20人的肖像,实际上已是一幅家庭群像了。
15世纪末,梅姆灵的学生G.大卫继续着J.凡·爱克和梅姆灵的传统。他的作品已含有若干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但创造革新的精神不足。在这期间,尼德兰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中心。在商业繁荣的刺激下,城乡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继布鲁日、布鲁塞尔之后,安特卫普和北方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兴起。它们不仅是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经济繁荣和国际交往为尼德兰文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适应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和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在进步的知识界得到广泛传播,古典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被引进;随着人文主义者印行的小册子和具有民主倾向的教派的宣传,要求宗教改革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造型艺术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新的进展。
在绘画作品中深刻地表达了尼德兰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情绪的是H.博斯。博斯的主要创作年代(1488~1516)正当西欧封建制度危机加深,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前夜。他与同时代的人文主义作家S.布兰特和D.伊拉斯谟的讽刺性文学作品相呼应,在他的作品中,对社会的恶德、教会的罪行、封建统治的残酷,进行了揭发和讽刺。在当时的尼德兰绘画中,博斯的艺术是异彩独放的花朵。和一般尼德兰画家注意形象的写实不同,他继承民间艺术幽默风趣的传统,发挥丰富的想像,喜用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办法塑造形象,并赋予暗喻和象征的意义。尽管对他的作品和一些具体形象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尚待弄清,但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还是不难看出,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面进行揭露和讽刺,是他的艺术的主要倾向。
博斯具有高度造型能力,能用简练的线条勾画生动的形象,也能用富于变化的色彩塑造形象。他的许多构图都衬以辽阔的风景。在尼德兰风景画发展史上,他是全景式的风景画家J.帕蒂尼尔的先辈。
风俗画和风景画 新的绘画体裁──风俗画和风景画的出现是16世纪初尼德兰绘画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方面。在15世纪,生活场景和风景的描绘已经在宗教画上占有相当大的地位了,但只是在这时候,它们才脱离对宗教画的依附,成了独立的绘画类型 。
博斯和Q.马西斯是独立的尼德兰风俗画的两个主要创始人。如果说,博斯的《魔术师》最早以风俗画的体裁描写了乡间生活并加以讽刺,那么,马西斯则最早用整幅画面描写了新兴的商业都市安特卫普市民的日常生活。《银行家和他的妻子》(1514,巴黎,卢佛尔博物馆)是他这方面的著名作品。追随马西斯描写同类题材的画家们,在作品中进一步强调商人贪财的特征。M.van罗伊默斯瓦尔代表了这一倾向。他于1566年参加尼德兰人民反天主教会──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在被判流放中死去。
在风景画方面,帕蒂尼尔是把画面上的风景抬高到主要地位的一个画家。在他的以及同时期另一尼德兰风景画家H.de布勒斯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出独立的尼德兰风景画产生的过程。独立的风景画的出现是人们的视野扩大和艺术摆脱教会的监护的证明。当时画家仍然要画的宗教场面,在帕蒂尼尔的画中只占不大的地位,而且往往是由别人画的(马西斯等人)。他笔下的风景好像是从极高处的角度来画的,具有半幻想的全景画的性质。这一特点是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新的世界眼光相适应的。人们不仅要求在风景画中看到已知地区的局部景象,而且希望看到辽阔的空间,反映人们对地球的新认识和观念。在他的作品中,风景像地图似的布满在画面上,各种不同的景色,如山、岩石、河、海、森林被组织在一起,画面空间的推移由绿、黄、 蓝3个色调来区分。这是欧洲早期风景画色彩方法的特点。这种色彩处理方法,在17世纪稍加发展以后,形成欧洲风景画着色的公式,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团体肖像画 在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团体肖像画。这种新型的团体肖像画,最早出现于尼德兰北部荷兰诸省。它的产生和发展,乃是荷兰市民的民主意识的一种表现。荷兰的市民的各种联合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有力的作用。这种联合组织正是团体肖像画发展的社会基础。团体肖像画是为装饰这些团体举行会议的房屋而绘制的。
出生于荷兰的J.van 斯科雷尔是团体肖像画早期重要作家之一。《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在这幅画上,他一方面从人物的排列和服装上强调他们是属于一个团体的,同时又注意到各个人物特征的刻画。人物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这是早期团体肖像画的特点。
罗马派 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吸取营养,是16世纪尼德兰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画家前往意大利,并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带回尼德兰。随着对古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研究,尼德兰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意大利美术对尼德兰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对古代神话题材的采用,对人体比例和复杂运动兴趣的增长,对透视关系的注意,对创造理想人物形象的追求,同时也表现罗马派的艺术家们对意大利艺术样式的模仿和套用。
在16世纪初,受意大利艺术的影响特别深的是J.霍萨尔特。他最初以传统的尼德兰风格作画,在游历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之后,意大利化的风格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尼德兰风格。对希腊、罗马和意大利当代画家们的作品的临摹,使他基本上掌握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期艺术的造型方法。他取材于古代神话的《维纳斯和爱神》(1521,巴黎私人收藏)可以作为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些作品具有世俗性,但却是脱离生活的,画家没有把外来的因素和民族的、现实的意图结合起来,因之缺乏真正的独创性和感染力。和赫萨尔特走着同样道路的一批艺术家被称为罗马派。他们在吸取外来因素上有其肯定的一面,因为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是吸取意大利的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化的一个方面,它增加了尼德兰艺术的营养并有助于促进它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但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丢开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脱离生活,一味模仿意大利的艺术,终于走上样式主义的道路。罗马派的样式主义艺术,受到西班牙贵族和尼德兰上层资产阶级的鼓励,在16世纪中叶成为官方艺术的样式而占了压倒的优势。F.弗洛里斯是当时罗马派的主要代表。
罗马派中也出现了一些有独特成就的画家,如受A.丢勒影响以版画著称的L.van莱登、 以肖像画闻名西欧各国宫廷的A.莫尔。此外还有吸取了罗马派的技法又转而描绘风俗和静物的P.阿尔岑和他的学生J.伯克拉尔。他们常画市场和厨房的场景并特别突出静物的描绘。他们笔下的厨女或在市场上出售家禽和野味等食品的男女农民形象,往往带有古典的造型因素。
P. 勃鲁盖尔 和罗马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继承博斯传统的伟大画家勃鲁盖尔。
勃鲁盖尔和博斯一样,不拒绝从意大利艺术中吸取营养,但是,他不盲目搬用意大利的绘画样式。他在创作实践上,一方面继承着尼德兰艺术的风格和趣味,同时又努力创造性地掌握意大利艺术的成就,使二者在自已的艺术中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了尼德兰绘画的民族的、民主的传统。
尼德兰革命是南北统一的尼德兰美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尼德兰革命的结果,北部荷兰独立了,但南部佛兰德斯仍然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政治上的分离,使在尼德兰时期就已经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的南北两画派终于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时期的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从他的艺术中,似乎可以看到尼德兰艺术发展的全部重要成就的总结。勃鲁盖尔的艺术成长在两个历史时代的交替时期,是16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唯一高峰。在这之前,人们看到凡·爱克兄弟的艺术。往后,又看到17世纪的P.P.鲁本斯和伦勃朗的艺术。没有16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17世纪荷兰画派和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成就是不能凭空达致的。
参考书目
Erwin Panofsky,Eɑrly Netherlɑndish Pɑinting,2 vol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Mass.,1953.
1420年后,尼德兰美术发展起来,自成一派,取得了其他国家所没有达到的成就。15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中,雕塑由于一部分重要作品被毁而无从追溯,唯独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最为突出。
尼德兰画派 15世纪尼德兰绘画的重要成就在祭坛画和独幅木板画上。在宗教画中,对描写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兴趣浓厚增长,对传统的宗教主题给予人文主义的表现,是尼德兰绘画的主导趋势。这时画家们在木板画上使用了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取得丰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欢迎。在勃艮第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R.康平和J.凡·爱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平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市民文化特征,其风格的形成则受细密画、民间艺术和图尔奈雕刻学派的影响。康平的作品曾给予凡·爱克兄弟以影响。在尼德兰绘画新风格的建立中,J.凡·爱克起的作用最为突出。他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描绘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他力求表现出世界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创作中,除了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外,还在造型问题上,对光和色的表现和空间构成的问题给予特别的注意。他不仅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而且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方面都有所成就。尼德兰画家们没有写出艺术理论方面的论著。他留在画框上的"尽我所能"的题字,是对于尼德兰画家们共同服膺的治艺精神的一个很好的概括。继J.凡·爱克之后,成为布鲁日首要画家的P.赫里斯特斯可能是他的学生。 赫里斯特斯未能全面发扬J.凡·爱克的艺术传统,但在传播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上曾起过一定作用。
R.van der韦登是15世纪中期有较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接近他的老师康平,善于用戏剧性的构图,明确地勾画出姿态和手势表现人物的情感。《下十字架》(约1435,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是他的早期重要作品。1450年,韦登曾去意大利,颇受重视;晚年作品,色彩渐趋柔和,人物姿态处理较为含蓄,失去早期的严峻力量。尼德兰画风在国外的传播,颇得力于韦登的活动。
北方画派 15世纪中叶,以哈勒姆为中心的北方画派兴起了。北方画派的活动为独立的荷兰画派的形成打下基础。
北方画派值得注意的第1个画家是D.包茨,他的创作在构图上倾向于理性推敲,对自然景色和空间气氛有特殊敏感。以《最后晚餐》为主画的《圣餐三叶祭坛画》(1464~1468,卢万,圣彼得教堂)是他的重要作品。此画早于L.达·芬奇的《最后晚餐》30年,但已同样注意到透视和光影在构图上的应用,堪称尼德兰绘画代表作之一。
从15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欧封建制度危机日趋尖锐,尼德兰艺术中的反封建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相应,反封建的民主情绪在H.van der胡斯和海特亨(圣扬斯的)的作品中也有隐晦曲折的表现。
胡斯曾受J.凡·爱克的影响。他在《波蒂纳里祭坛画》(约1476,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上,突出地刻画了来自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牧人渴望因耶稣的降生而得救的心情。他的艺术曾给予同时代的意大利画家以强烈的印象。
海特亨(圣扬斯的)是继包茨之后另一位值得注意而有创造性的北方画家,他发展了胡斯的讽刺和忧郁。他笔下的《旷野中的约翰》(1480?,柏林,国立博物馆),骨骼粗大、发须蓬松,坐在岩石上托腮沉思,很像一个满心愁苦的农民。他的小画《耶稣诞生之夜》(约1490,木板油画,伦敦,国立美术馆)以小耶稣的裸体做光源,用明暗对比的方法成功地描绘了夜景。这种方法的流传,可能对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有所启发。
15世纪后半期,在布鲁日工作的H.梅姆灵以善画圣母和肖像画著称。他的艺术以柔和平静的抒情为其特色。在《雅克·弗洛伦的圣母》(1479,巴黎,卢佛尔博物馆)一画中,他画了弗洛伦全家老少20人的肖像,实际上已是一幅家庭群像了。
15世纪末,梅姆灵的学生G.大卫继续着J.凡·爱克和梅姆灵的传统。他的作品已含有若干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但创造革新的精神不足。在这期间,尼德兰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中心。在商业繁荣的刺激下,城乡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继布鲁日、布鲁塞尔之后,安特卫普和北方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兴起。它们不仅是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经济繁荣和国际交往为尼德兰文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适应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和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在进步的知识界得到广泛传播,古典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被引进;随着人文主义者印行的小册子和具有民主倾向的教派的宣传,要求宗教改革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造型艺术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新的进展。
在绘画作品中深刻地表达了尼德兰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情绪的是H.博斯。博斯的主要创作年代(1488~1516)正当西欧封建制度危机加深,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前夜。他与同时代的人文主义作家S.布兰特和D.伊拉斯谟的讽刺性文学作品相呼应,在他的作品中,对社会的恶德、教会的罪行、封建统治的残酷,进行了揭发和讽刺。在当时的尼德兰绘画中,博斯的艺术是异彩独放的花朵。和一般尼德兰画家注意形象的写实不同,他继承民间艺术幽默风趣的传统,发挥丰富的想像,喜用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办法塑造形象,并赋予暗喻和象征的意义。尽管对他的作品和一些具体形象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尚待弄清,但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还是不难看出,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面进行揭露和讽刺,是他的艺术的主要倾向。
博斯具有高度造型能力,能用简练的线条勾画生动的形象,也能用富于变化的色彩塑造形象。他的许多构图都衬以辽阔的风景。在尼德兰风景画发展史上,他是全景式的风景画家J.帕蒂尼尔的先辈。
风俗画和风景画 新的绘画体裁──风俗画和风景画的出现是16世纪初尼德兰绘画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方面。在15世纪,生活场景和风景的描绘已经在宗教画上占有相当大的地位了,但只是在这时候,它们才脱离对宗教画的依附,成了独立的绘画类型 。
博斯和Q.马西斯是独立的尼德兰风俗画的两个主要创始人。如果说,博斯的《魔术师》最早以风俗画的体裁描写了乡间生活并加以讽刺,那么,马西斯则最早用整幅画面描写了新兴的商业都市安特卫普市民的日常生活。《银行家和他的妻子》(1514,巴黎,卢佛尔博物馆)是他这方面的著名作品。追随马西斯描写同类题材的画家们,在作品中进一步强调商人贪财的特征。M.van罗伊默斯瓦尔代表了这一倾向。他于1566年参加尼德兰人民反天主教会──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在被判流放中死去。
在风景画方面,帕蒂尼尔是把画面上的风景抬高到主要地位的一个画家。在他的以及同时期另一尼德兰风景画家H.de布勒斯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出独立的尼德兰风景画产生的过程。独立的风景画的出现是人们的视野扩大和艺术摆脱教会的监护的证明。当时画家仍然要画的宗教场面,在帕蒂尼尔的画中只占不大的地位,而且往往是由别人画的(马西斯等人)。他笔下的风景好像是从极高处的角度来画的,具有半幻想的全景画的性质。这一特点是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新的世界眼光相适应的。人们不仅要求在风景画中看到已知地区的局部景象,而且希望看到辽阔的空间,反映人们对地球的新认识和观念。在他的作品中,风景像地图似的布满在画面上,各种不同的景色,如山、岩石、河、海、森林被组织在一起,画面空间的推移由绿、黄、 蓝3个色调来区分。这是欧洲早期风景画色彩方法的特点。这种色彩处理方法,在17世纪稍加发展以后,形成欧洲风景画着色的公式,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团体肖像画 在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团体肖像画。这种新型的团体肖像画,最早出现于尼德兰北部荷兰诸省。它的产生和发展,乃是荷兰市民的民主意识的一种表现。荷兰的市民的各种联合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有力的作用。这种联合组织正是团体肖像画发展的社会基础。团体肖像画是为装饰这些团体举行会议的房屋而绘制的。
出生于荷兰的J.van 斯科雷尔是团体肖像画早期重要作家之一。《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在这幅画上,他一方面从人物的排列和服装上强调他们是属于一个团体的,同时又注意到各个人物特征的刻画。人物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这是早期团体肖像画的特点。
罗马派 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吸取营养,是16世纪尼德兰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画家前往意大利,并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带回尼德兰。随着对古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研究,尼德兰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意大利美术对尼德兰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对古代神话题材的采用,对人体比例和复杂运动兴趣的增长,对透视关系的注意,对创造理想人物形象的追求,同时也表现罗马派的艺术家们对意大利艺术样式的模仿和套用。
在16世纪初,受意大利艺术的影响特别深的是J.霍萨尔特。他最初以传统的尼德兰风格作画,在游历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之后,意大利化的风格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尼德兰风格。对希腊、罗马和意大利当代画家们的作品的临摹,使他基本上掌握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期艺术的造型方法。他取材于古代神话的《维纳斯和爱神》(1521,巴黎私人收藏)可以作为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些作品具有世俗性,但却是脱离生活的,画家没有把外来的因素和民族的、现实的意图结合起来,因之缺乏真正的独创性和感染力。和赫萨尔特走着同样道路的一批艺术家被称为罗马派。他们在吸取外来因素上有其肯定的一面,因为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是吸取意大利的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化的一个方面,它增加了尼德兰艺术的营养并有助于促进它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但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丢开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脱离生活,一味模仿意大利的艺术,终于走上样式主义的道路。罗马派的样式主义艺术,受到西班牙贵族和尼德兰上层资产阶级的鼓励,在16世纪中叶成为官方艺术的样式而占了压倒的优势。F.弗洛里斯是当时罗马派的主要代表。
罗马派中也出现了一些有独特成就的画家,如受A.丢勒影响以版画著称的L.van莱登、 以肖像画闻名西欧各国宫廷的A.莫尔。此外还有吸取了罗马派的技法又转而描绘风俗和静物的P.阿尔岑和他的学生J.伯克拉尔。他们常画市场和厨房的场景并特别突出静物的描绘。他们笔下的厨女或在市场上出售家禽和野味等食品的男女农民形象,往往带有古典的造型因素。
P. 勃鲁盖尔 和罗马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继承博斯传统的伟大画家勃鲁盖尔。
勃鲁盖尔和博斯一样,不拒绝从意大利艺术中吸取营养,但是,他不盲目搬用意大利的绘画样式。他在创作实践上,一方面继承着尼德兰艺术的风格和趣味,同时又努力创造性地掌握意大利艺术的成就,使二者在自已的艺术中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了尼德兰绘画的民族的、民主的传统。
尼德兰革命是南北统一的尼德兰美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尼德兰革命的结果,北部荷兰独立了,但南部佛兰德斯仍然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政治上的分离,使在尼德兰时期就已经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的南北两画派终于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时期的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从他的艺术中,似乎可以看到尼德兰艺术发展的全部重要成就的总结。勃鲁盖尔的艺术成长在两个历史时代的交替时期,是16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唯一高峰。在这之前,人们看到凡·爱克兄弟的艺术。往后,又看到17世纪的P.P.鲁本斯和伦勃朗的艺术。没有16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17世纪荷兰画派和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成就是不能凭空达致的。
参考书目
Erwin Panofsky,Eɑrly Netherlɑndish Pɑinting,2 vol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Mass.,195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