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unabashi Saburo
舟桥三郎
2) Takahashi saburo
高桥三郎
3) Hashimoto Tomisaburo
桥本登美三郎
4) pontoon bridge
舟桥
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elding of aluminumalloys used in pontoon bridge;
舟桥结构用铝合金的焊接试验
2.
Based on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pontoon bridge and designing of its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aluminum alloys (6063-T6, 6005-T6, 6061-T6, 7005-T6, 7A05-T6) are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experiments.
根据舟桥装备发展及结构设计的要求,选择5种铝合金(6005、6061、6063、7005、7A05)通过静载拉伸试验法测定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若干重要力学性能参数,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取了目前国产铝合金的状态信息,并对国产铝合金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3.
For solving the key problems concerned in design,analysi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aluminum alloy pontoon bridge,the research on design of main structure of the pontoon bridge made of aluminum alloy is carried out.
针对铝合金舟桥在设计、受力分析、制造工艺诸方面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铝合金用于舟桥承重结构的设计研究”预先研究工作。
5) ribbon pontoon bridge
带式舟桥
1.
Four ribbon pontoon bridge models a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objects,which were made with FRP/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
本文采用玻璃钢/钢材复合结构形式的4折带式舟桥模型为试验对象,对每两个方舟模型互相连接后进行竖向加载试验。
2.
The center pontoon models of ribbon pontoon bridge type 79A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which were made in proportion to 1∶4 with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 by hand lay up moulding process.
以我军现装备的79A带式舟桥为原型,以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制作的按1∶4比例缩小的玻璃钢(FRP)/钢复合结构的方舟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弦梁”理论对模型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
3.
On the basis of advantages of the two materials FRP and steel,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ribbon pontoon bridge,the idea of using FRP/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 in developing new type ribbon pontoon bridge is discussed.
根据玻璃钢和钢材这两种材料的优点及现行带式舟桥的结构特点,论述了采用玻璃钢/钢复合结构研制新型带式舟桥的构想。
6) railway float bridge
铁路舟桥
1.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ilway-support on the Yangtze River,the proposal to combine simple railway ferry by using multi-purpose pontoon and the railway float bridge equipment was put forwad,and its traffic capability was analyzed.
为有效解决战时长江铁路保障问题,提出了利用多用途浮箱和铁路舟桥器材拼组简易铁路轮渡的设想。
补充资料:舟桥器材
用以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的成套制式渡河器材。这种器材陆上机动性能好,架设和撤收快,使用时受江河水深影响较小,门桥与浮桥相互变换方便。用舟桥器材架设的浮桥,最大适应流速通常为2.5~3.5米/秒,载重量一般在80吨(指履带式荷载──下同)以下,有的可达100吨;用以结合的漕渡门桥,载重量通常在80吨以下,有的可达150吨。
舟桥器材一般都能架设多种吨位的浮桥,结合多种吨位的漕渡门桥。但通常按其主要性能和用途及常用的浮桥吨位,将舟桥器材区分为轻型的(载重量25吨以下)、重型的(载重量40~80吨)和特种的。按桥脚舟的配置形式,分为桥脚舟分置式的和带式的。按其是否兼有水陆自行能力,分为自行的和非自行的。
桥脚舟分置式舟桥器材,由桥脚舟、上部结构、栈桥和码头、运载车辆、舟桥汽艇(或操舟机)、辅助器材等组成。架成浮桥后,桥脚舟之间有一定间隔。这种舟桥器材使用时,载重量变换比较灵活。带式舟桥器材的特点是舟和上部结构结合为一体。架设浮桥时,桥脚舟紧密排列成形似带状的浮体(见图)。结合成漕渡门桥时,通常自带跳板,不需构筑码头。这种器材与桥脚舟分置式的舟桥器材相比,零部件少,作业简便,架设和撤收快,所需作业人员和运载车辆少。自行舟桥器材的特点是将舟、上部结构、水上推进装置和陆上运载工具结合为一体,水陆均能自行,机动性能好,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架设和撤收快,所需的作业人员和运载车辆少。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维修较困难。
军用舟桥器材历史悠久,据中国古代兵书《六韬·虎韬》中记载,在周代时,军队就备有"渡大水"用的"飞江"、"天潢"和"越沟堑"用的"飞桥"等器材。宋开宝七年(974),宋军渡长江攻灭南唐之战中,太祖采纳樊若水的建议,下令制造了由黄黑龙舟及竹等组成的舟桥器材,在长江采石矶段仅用三天时间就架成跨江浮桥,而且浮桥实际长度与事先丈量的河宽"不差尺寸",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比较完善的军用舟桥器材。在欧洲,公元前 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远征印度时,曾用随军携带的气囊和可分解的木舟架设浮桥。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荷兰和法国的军队都随军携带有舟桥器材,其舟是用木材做骨架,外面包上铁皮或铜皮制成的。1843年,奥地利军队装备了便于运输和能变换载重量的、用木质分节式平底开口舟做浮游桥脚的舟桥器材,1860年又将舟改成钢质的。这是现代军用舟桥器材的雏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舟桥器材的主要受力构件已多用钢材或铝合金制造。如日军的 100式舟桥器材,美军的1926年式铝质舟舟桥器材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军装备了橡皮舟舟桥器材(M2、M3、M4、M4T6),苏军装备了闭口舟舟桥纵列(ТΜП、ТПП和ЛПП)。20世纪50年代,法国研制成功季洛瓦自行舟桥器材,苏联研制成功带式舟桥纵列 (ПΜП)。此后,波兰、联邦德国、美国、中国先后研制成功带式舟桥器材,联邦德国、美国还研制成功自行舟桥器材。器材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80年代中期以后,舟桥器材将进一步向着提高作业速度、增强抗损能力、提高通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发展。
舟桥器材一般都能架设多种吨位的浮桥,结合多种吨位的漕渡门桥。但通常按其主要性能和用途及常用的浮桥吨位,将舟桥器材区分为轻型的(载重量25吨以下)、重型的(载重量40~80吨)和特种的。按桥脚舟的配置形式,分为桥脚舟分置式的和带式的。按其是否兼有水陆自行能力,分为自行的和非自行的。
桥脚舟分置式舟桥器材,由桥脚舟、上部结构、栈桥和码头、运载车辆、舟桥汽艇(或操舟机)、辅助器材等组成。架成浮桥后,桥脚舟之间有一定间隔。这种舟桥器材使用时,载重量变换比较灵活。带式舟桥器材的特点是舟和上部结构结合为一体。架设浮桥时,桥脚舟紧密排列成形似带状的浮体(见图)。结合成漕渡门桥时,通常自带跳板,不需构筑码头。这种器材与桥脚舟分置式的舟桥器材相比,零部件少,作业简便,架设和撤收快,所需作业人员和运载车辆少。自行舟桥器材的特点是将舟、上部结构、水上推进装置和陆上运载工具结合为一体,水陆均能自行,机动性能好,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架设和撤收快,所需的作业人员和运载车辆少。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维修较困难。
军用舟桥器材历史悠久,据中国古代兵书《六韬·虎韬》中记载,在周代时,军队就备有"渡大水"用的"飞江"、"天潢"和"越沟堑"用的"飞桥"等器材。宋开宝七年(974),宋军渡长江攻灭南唐之战中,太祖采纳樊若水的建议,下令制造了由黄黑龙舟及竹等组成的舟桥器材,在长江采石矶段仅用三天时间就架成跨江浮桥,而且浮桥实际长度与事先丈量的河宽"不差尺寸",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比较完善的军用舟桥器材。在欧洲,公元前 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远征印度时,曾用随军携带的气囊和可分解的木舟架设浮桥。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荷兰和法国的军队都随军携带有舟桥器材,其舟是用木材做骨架,外面包上铁皮或铜皮制成的。1843年,奥地利军队装备了便于运输和能变换载重量的、用木质分节式平底开口舟做浮游桥脚的舟桥器材,1860年又将舟改成钢质的。这是现代军用舟桥器材的雏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舟桥器材的主要受力构件已多用钢材或铝合金制造。如日军的 100式舟桥器材,美军的1926年式铝质舟舟桥器材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军装备了橡皮舟舟桥器材(M2、M3、M4、M4T6),苏军装备了闭口舟舟桥纵列(ТΜП、ТПП和ЛПП)。20世纪50年代,法国研制成功季洛瓦自行舟桥器材,苏联研制成功带式舟桥纵列 (ПΜП)。此后,波兰、联邦德国、美国、中国先后研制成功带式舟桥器材,联邦德国、美国还研制成功自行舟桥器材。器材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80年代中期以后,舟桥器材将进一步向着提高作业速度、增强抗损能力、提高通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