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图书馆的重生
1)  The Rebirth of Libraries
图书馆的重生
2)  Chongqing Library
重庆图书馆
1.
The Thought of Exhibition Localization of the New Hall Chongqing Library;
关于重庆图书馆新馆展览定位的思考
2.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hongqing library from the proposal of the motion to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site location to the designing scheme, from the foundation laying to the whole construction, from the emblem collection to the readers’ service area distribution and so on.
本文从议案的提出、选址及立项、新馆设计方案征集与确立、奠基、建筑施工、新馆馆徽征集与确立、新馆读者服务区域分布等方面对重庆图书馆新馆建设进行了回顾。
3)  library recombination
图书馆重组
4)  library reconstruction
图书馆重建
5)  library catalogues
图书馆目录的重要性
6)  reform of library structure
图书馆事业的重组
补充资料:重庆图书馆
      中国市级公共图书馆。前身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1945年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为纪念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促进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机构的历史功勋而建。1946年7月在南京成立筹备委员会,10月定馆址于重庆,11月接收国立中央图书馆重庆馆址及部分藏书,1947年5月1日正式开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接管,改名为西南人民图书馆,后又更名为西南图书馆。1954年西南行政区撤销,转属四川省重庆市。1955年6月1日西南图书馆与原重庆市人民图书馆合并,定名为重庆市图书馆。1987年5月改今名。
  
  至1990年底,全馆总藏书334.3万册,其中图书237.6万册(中文书149.1万册,线装古籍53.2万册,外文书35.3万册),期刊72.2万册(中文刊34.5万册,外文刊38.2万册),报纸合订本8.3万册(中文7.7万册,外文 6000册),其他文献16.2万册。馆藏中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的书刊较为丰富,图书为2.7万余种,6万余册,期刊为2000余种,是全国保存抗战版书刊较完整的图书馆之一。该馆是联合国保存图书馆,早在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初,即系统收藏联合国出版的各类文献资料,1990年底已达10余万册。馆藏善本4.7 万册,以明清抄本、稿本、校本最具特色。该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阅览部、科技参考部、历史资料部、技术服务部、文献开发部、辅导部等。全馆工作人员17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1人。
  
  馆舍面积共14478平方米,阅览座位680个,分设图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自然科学参考阅览室、联合国资料阅览室、社会科学工具书室、内部资料阅览室、港台书刊阅览室、过刊查阅室、自学室和图书、期刊两个外借处。除内部资料阅览室和过刊查阅室外,其余全部开架借阅。每周开放70小时。1990年接待读者30万人次,流通书刊78.3万册次。馆内设有静电复印和缩微复制服务。另外,还利用流动图书车送书到所属各区县举办巡回书展,到部队、中小学校、工读学校、劳教所等单位开展图书流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