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装甲架桥车
1)  AVLB (Armored Vehicle launched Bridge)
装甲架桥车
2)  axle suspension
车桥悬架装置
3)  car deck
装车架;车辆甲板
4)  bridge train
架桥列车
5)  BL ( Bridge-Layer)
架桥装置
6)  bridgelayer
坦克架桥车
补充资料:装甲架桥车
装甲架桥车
装甲架桥车

装甲架桥车是装有制式车辙桥和架设、撤收机构的装甲车辆,多为履带式,通常用于在敌火力威胁下快速架设车辙桥,保障坦克和其他车辆通过反坦克壕、沟渠等人工或天然障碍。

在前线和前沿地区,存在着大量象河流、沟渠、雨裂、陡壁、山谷、反坦克战壕以及破坏的公路和桥梁等天然和人工障碍,需要利用不同的军用桥梁系统来克服。军用装甲架桥车则是其中机动、灵活而简单的克服障碍的一种手段。按桥梁结构和架设原理划分,可分为剪刀式架桥车、平推式架桥车、单节翻转式和车台(桥柱)式架桥车4类。按架桥车采用的底盘划分,可分为履带式和轮式2种。轮式架知车又可分为普通型、两栖自行型和拖车(挂车)型3种。

发展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首批坦克问世,仅仅3年后,即1918年,英国就制造了第一辆mkv装甲架桥车,桥长7.5m足以克服当时阵地战的战壕,保障坦克在阵地上畅行无阻。同年法国也研制了架桥坦克,曾于1927年用雷诺ft17车的底盘作试验。1938年又制造了一种半履带式架桥车。第一代架桥车的桥梁结构基本是翻转式的,最大越障宽度为9m,英国于1944年研制的范伦泰、邱吉尔都属此代。第一代车虽然很不完善,性能水平不高,但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50~60年代,随着战后第二代坦克的诞生,架桥车的种类和性能也相应地发展和提高。至70年代,一些主要国家发展了剪刀式、平推式等结构型式,桥长在20~22m之间,载重量为50~60t,如法国的amx-30架桥车、联邦德国的海猩(biber)架桥车,美国的m60avlb和苏联的mty-20架桥车等。80年代以来架桥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三代架桥车的研制已初具规模。美国研制了以m1艾布拉姆斯(abrams)为基本的重型突击桥(hab)样车,该桥自重9t,桥长32.3m,载重量为70t。英国正在研制90年代架桥车,准备在同一辆车上运载两座13.5m长的桥梁,为不同地方的相同沟渠架设两座桥。中国于80年代初研制了84式坦克架桥车,桥梁结构类型为对接平推式,桥长18m(第节9m),1984年定型。

装备现状

各国发展装甲架桥车的进度是不平衡的,因此装备水平差距很大。大多数国家都装备以第二代主战坦克为基础的第二代架桥车,如美国的m60avlb、法国的amx-30架桥车和联邦德国的海猩架桥车;有的国家只装备了第一代架桥车,如意大利的阿斯特拉(astra)a26架桥车;有些国家还刚开始研制或即将装备架桥车,如印度即将装备部队的卡梯克(kartik)装甲架桥车和南朝鲜正在制造的装甲架桥车。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还发展了一批以卡车底盘为基础的轮式装甲架桥车,如70年代以来研制和装备的联邦德国鬣蜥(leguan)轮式架桥车、日本81式轮式架桥车以及苏联tmm机械化车辙桥架桥车。随着第三代主战坦克装备部队,必将有更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架桥车出现。

性能特点

上述各类装甲架桥车因结构和作用原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1.剪刀式架桥车

桥车大多采用坦克底盘,具有相当于坦克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桥体有两节的单折叠式和三节的双折叠式两种。桥节一般是双车辙式,桥节之间用铰链连接。行军时桥节折叠在车上部,架桥时液压操纵架设机构使桥竖起,桥节像剪刀那样张开,最后展开成一直线,并逐渐下降搭落在障碍的两端。这种桥的最大缺点是架设时暴露目标较大,很易被敌人发现和击毁。

2.平推式架桥车

桥车一般采用坦克或卡车底盘,系一种按滑移原理架设的桥。桥体为单节式或双节式,双节式桥在行军时折叠在桥车上部。当车辆驶近障碍时,首先是下半部桥体向前滑动,直到它的末端与上半部桥体的端部对齐,然后边锁在一起向前伸出,架在障碍上方。这种桥的优点是架设时暴露的目标较小,但结构较复杂,除需要架设机构外,还需要导梁(或称悬架)等辅助装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