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ystan Hugh Auden
奥登美
2) Auden
奥登
1.
On Auden and Du Yunxie’s Poetry in the 1940s;
论奥登与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
2.
The Thoughts of a Wise Man in the Speech of the Common People: On W.H.Auden s Poetic Strategy in the 1930s from "In Time of War";
百姓的语言 睿智的思想——从《战争时代》看三十年代W.H.奥登的诗学策略
3.
Scrutiny of Auden s Poetic Accomplishment in In Memory of W.B.Yeats;
从“纪念叶芝”看奥登的诗艺
3) Blomidon
美登
1.
Observition of Flowerbud Differentiation of Blueberry Variety Blomidon
蓝莓品种美登花芽分化的观察
5) Oldenburg Expedition
奥登堡
1.
Photographs taken by Oldenburg Expedition from the Mogao Caves;
奥登堡考察队拍摄的莫高窟历史照片──《俄藏敦煌艺术品》第三卷序言
6) Wystan Hugh Auden (1907~1973)
奥登,W.H.
补充资料:奥登,W.H.
英国诗人。出生于约克郡一个笃信英国国教的名医家庭。1922年开始写诗,1925年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大学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德国语言和文学,1930年回国后当过 5年中学教师。30年代思想进步,成为英国左翼青年作家领袖。1937年曾赴马德里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政府军当过担架员和救护车驾驶员。1938年和英国小说家衣修午德一起来中国采访。1939年又和衣修午德一同前往美国定居,1940年以后皈依基督教,1946年加入美国籍。他在许多美国大学教过书,后一度被选为牛津大学诗学教授 (1956~1960)。晚年常在纽约和奥地利乡居。1973年9月28日患急病死于维也纳,所居乡村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奥登把自己的创作生活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7~1932),他先在牛津大学的文艺青年中崭露头角。这一批年轻人之中包括戴·刘易斯、斯彭德、麦克尼斯等人,30年代成为英国“新诗”的代表,被称为"奥登派"或"奥登一代"的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1930)给英国诗带来了新内容、新方向、新技巧。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这些新诗在政治上是左倾的,反映了英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他又分析了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他用现代工业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供的形象,以堂皇的和不雅的字眼并列,用现代口语的节奏,创造了新风格和新意境。《雄辩家》(1932)是一部交替用诗与散文写的政治讽刺作品,也是他在诗的形式和技巧方面进行长期实验的开始。
第二个时期(1933~1938)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左翼政治观点,反映当代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诗集《看吧,陌生人》(1936,1937年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在这座岛上》)。1937年发表长诗《西班牙》,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访问中国以后,与衣修午德合写了《战地行》(1939),其中的一组十四行诗《战争时期》(1939)是奥登所写,对中国的抗战表示同情与支持。这一时期他还和衣修午德合作写了三出诗剧:《皮下之狗》(1935)、《攀登F6》(1936)与《在边界上》(1938),曾先后在伦敦一个实验剧院上演。
第三个时期(1939~1946)标志着奥登世界观的重大转变。诗集《另一次》(1940)和长诗《新年书信》(1941)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他的思想向右转的过程。他皈依基督教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反映在三首长诗中:《暂时》(1945)、《海与镜》(1944)与《忧虑的时代》(1948),后者曾获得1948年普利策诗歌奖。
第四个时期自1948年开始。奥登晚期的诗歌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日益堕落的西方现代文明和日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所感到的悲观失望。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1955)、《向克莱奥女神致敬》(1960)、《在屋内》(1965)与《无墙的城市》(1969)。
奥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不但能写严肃诗,而且能写轻松诗或打油诗,诗体更是多种多样。他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1953年获得博林根诗歌奖,1956年获得全国图书奖,1967年获得全国文学勋章。
奥登也是出色的文学评论家。主要评论集有《染匠的手》(1963)与《次要的世界》(1968)。此外,他还和麦克尼斯合写过《冰岛书简》(1937),和美国诗人切斯特·考尔曼合写过几出歌剧的歌词。
奥登晚年整理并修订了自己的诗作,按时间次序编排,分两册出版《短诗结集1927~1957》(1966)与《长诗结集》(1968)。
奥登把自己的创作生活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7~1932),他先在牛津大学的文艺青年中崭露头角。这一批年轻人之中包括戴·刘易斯、斯彭德、麦克尼斯等人,30年代成为英国“新诗”的代表,被称为"奥登派"或"奥登一代"的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1930)给英国诗带来了新内容、新方向、新技巧。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这些新诗在政治上是左倾的,反映了英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他又分析了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他用现代工业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供的形象,以堂皇的和不雅的字眼并列,用现代口语的节奏,创造了新风格和新意境。《雄辩家》(1932)是一部交替用诗与散文写的政治讽刺作品,也是他在诗的形式和技巧方面进行长期实验的开始。
第二个时期(1933~1938)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左翼政治观点,反映当代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诗集《看吧,陌生人》(1936,1937年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在这座岛上》)。1937年发表长诗《西班牙》,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访问中国以后,与衣修午德合写了《战地行》(1939),其中的一组十四行诗《战争时期》(1939)是奥登所写,对中国的抗战表示同情与支持。这一时期他还和衣修午德合作写了三出诗剧:《皮下之狗》(1935)、《攀登F6》(1936)与《在边界上》(1938),曾先后在伦敦一个实验剧院上演。
第三个时期(1939~1946)标志着奥登世界观的重大转变。诗集《另一次》(1940)和长诗《新年书信》(1941)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他的思想向右转的过程。他皈依基督教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反映在三首长诗中:《暂时》(1945)、《海与镜》(1944)与《忧虑的时代》(1948),后者曾获得1948年普利策诗歌奖。
第四个时期自1948年开始。奥登晚期的诗歌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日益堕落的西方现代文明和日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所感到的悲观失望。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1955)、《向克莱奥女神致敬》(1960)、《在屋内》(1965)与《无墙的城市》(1969)。
奥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不但能写严肃诗,而且能写轻松诗或打油诗,诗体更是多种多样。他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1953年获得博林根诗歌奖,1956年获得全国图书奖,1967年获得全国文学勋章。
奥登也是出色的文学评论家。主要评论集有《染匠的手》(1963)与《次要的世界》(1968)。此外,他还和麦克尼斯合写过《冰岛书简》(1937),和美国诗人切斯特·考尔曼合写过几出歌剧的歌词。
奥登晚年整理并修订了自己的诗作,按时间次序编排,分两册出版《短诗结集1927~1957》(1966)与《长诗结集》(196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