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Gooch valve motion
古氏阀动装置
2) valve mechanism
阀动装置
3) corliss valve gear
摆动阀装置
4) valve actuating device
阀驱动装置
5) valve actuating gear
阀促动装置
6) valve and valve gear
阀及阀动装置
补充资料:古氏
| | | 古氏 | | | | | | 历史来源 | | 「古」源出: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堂号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等。 ============================================================ 【古姓宗祠通用对联】 〖古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亶父; 望出新安。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乡贤世泽; 国宝家声。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君称国宝; 人举笔公。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南岭首第; 北魏元勋。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新安堂”堂联(广东地区用)。 名扬东汉; 勇冠鲁齐。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古初,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从齐景公渡河。有鼋衔左骖没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鼋头,左手持左骖而出,水为之倒流三百步,人视之为河伯。 ----------------------------------------------------------------- 〖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亶父家声远; 笔公世胄长。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 〖古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押衙真侠义士; 笔公为社稷臣。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间的侠客。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才高貌美,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打扫园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帮忙?”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无双。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事务繁杂,而读书不辍。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 ----------------------------------------------------------------- 〖古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学富精撰长生诀; 志坚拒交禅受图。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著有《长生保要》。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画“尧舜禅受图”。拒不从,受害。 新发于硎千年利; 安然无恙万家兴。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联。 座绕慈云叨佛力; 家留旧泽念宗功。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1) 据村史考证,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间,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 〖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片言可用,毫末将拱; 小恶无为,涓流成池。 ——唐·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县令箴》辞句联。古之奇,以作《县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古道照人,世传孝德; 新安发迹,代孕忠诚。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人古初,临湘人。光武时遭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太守郅郓甄异之,荐于朝。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古翊,新安人。 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 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2) 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 ——佚名撰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联 前火焰、后金瓶,仰见祖德宗功与灵山而并峙; 左珠江、右锡巩,惟顾文经武纬合秀水似长流。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古氏宗祠联 ============================================================ 附录:【古氏典故、趣事】 〖冶子持鼋〗 春秋时期,齐国(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有位叫古冶子的勇士,幼多膂力,精于水战,仕齐景公,官戍右。 有次齐景公要去晋国(在今山西省境内),叫古冶子随侍左右。在渡黄河时,下起滂沱大雨,水面波涛汹涌。此时,有巨鼋(Yuán 音元)舒头,正好与船舷相撞,使船摇来晃去。忽然,巨鼋张开血盆大口,衔左骖(驾车时的马)没人河中,众人惊恐万分,束手无策。惟古冶子见状,即拔剑跳入水中,斜行五里,逆行五里,与巨鼋周旋搏击。 已避退至岸边的齐景公望着黄河水面,不见古冶子的踪影,惋惜地说:“冶子死了。”稍顷,只见水面流红,古冶子左手持鼋头,右手挟骖尾,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一声,河水倒流三百步。众人皆视其为河伯(河神)。齐景公赞叹:“真是神勇无比。以前先王设立勇爵,却从未有像冶子这么英勇。”便解锦袍赐予古冶子,后又立五乘之宾以旌之。 ----------------------------------------------------------------- 〖古弼直谏〗 有一次,北魏皇帝在北山狩猎,捕获几千头麋鹿,因数量太多,运输成了问题,便下诏书给尚书令古弼,要求古弼速派 500辆车来接运麋鹿。皇帝深知古弼的脾气与为人,待信使拿着诏书走后,对左右将士说:“依我看,笔公不会发派这么多车过来,你们还是用马来运送吧。”便回行营,安排马匹运输,行至百里处,收到古弼奏表说:“今年秋天谷穗下垂金黄,桑麻大豆遍布田野,野猪野鹿常去偷吃,飞鸟大雁亦来啄食,再加上风吹雨打,这样的损耗,早上与晚上就相差三倍。乞请皇上允许推迟延缓运送麋鹿,以便把谷子尽快收割,运入国库。”皇帝看后,说道:“果然与我所说一般,笔公可谓社稷之臣、国家栋梁啊!” ----------------------------------------------------------------- 〖古洪义救刘无双〗 陕西省富平县南社乡古家社,在唐代可算是古姓大村。村里住着个叫古洪的青年,自小精通武艺,豪侠好义。因父亲遭人算计,古洪为替父报仇,在闹市中将仇人砍死。古洪因此被捕入狱后,又用奇计得以逃脱,幸免于死。 古洪后来到京城长安(今西安市)羽林军服务,成了御林军中的一员。年近六旬时,调任押衙(管领仪仗侍卫的衙门将),人称古押衙。 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尚书租庸使刘震有个女儿,名叫无双,端庄艳丽,聪明伶俐,与表兄王仙客青梅竹马,并有婚诺。时值泾源节度使姚令言军在长安策动兵变,刘震受伪皇帝之命做了官。待唐大将李晟收复长安,刘震被斩,无双入后宫做了宫女。此时的王仙客悲愤不已,几不欲生。 后来王仙客在金吾将军王遂中的推荐下,担任富平县令。上任数月,忽听说有中使押领30名宫女去打扫皇陵,要住长乐驿。王仙客派人打探到30名宫女中有刘无双在内,便抱着要与她见面的一线希望,前往长乐驿,并在驿中紫褥下得到无双的留言:常听敕使说富平县的古押衙是人间少见的有心人,善谋多勇,能否求助于他? 王仙客一边上书京兆府,要求把长乐驿划至富平县管辖,一方面又亲自到古家社拜访古洪。每次去古洪家时,仙客都带去礼物,绫罗绸缎、金银玉器不计其数,却始终未启齿坦言求助之事。直到王仙客任满,退居富平时,古洪才登门拜谢王仙客说:“古某一介武夫,诚谢大人深恩厚惠。只是大人每到寒舍,神情各异,想必有事求我,恐又波及左右。如今已洗身官场,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在下必竭力相帮,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仙客这才身官场,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在下必竭力相帮,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仙客这才以实情相告。古洪听后,拍拍后脑勺说:“此事不太好办,但将尽力为之,成败难料,亦不必过于期望。”之后,半年都没有古洪的消息。 一天,古洪求见王仙客,问:“府上还有哪位识得无双?”仙客提及无双原婢女采萍。古洪要求借用采萍,仙客应允。 忽几日,传来皇陵中有宫女遭处置的消息,而此宫女竟是刘无双。王仙客号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本指望古押衙能解救无双,没想到无双已遭毒手。天公不作美,奈何?” 深夜,有人敲门,王仙客开了门,见是古洪。古洪抱着布袋说:“这是无双的‘尸体’,体温尚热,后天就会活过来,届时你熬些药汤让她喝下,恢复元气,但此事千万不要泄露出去。” 原来,古洪去茅山求得茅山道士的起死回生丸后,让采萍冒充敕使,说刘无双是叛党,并将药丸赐予无双,叫她自尽。古洪亲自到皇陵下,以亲属名义,用百匹丝绸购得无双尸体,一路上凡是驿站,都送去厚礼,使秘密不至于泄露。 古洪又对王仙客说:“我已在门外替你安排好十一人、五匹马、三百匹绢,五更时分,你即带无双远走,隐姓埋名,以避祸患。”说完,为表明心迹,不泄机密,竟拔刀自刎。 ----------------------------------------------------------------- 〖江南二古〗 明末,江南一带提起“二古”之事,无不啧啧称奇,津津乐道。“二古”是指安徽省无为县刘渡镇古家碾的古慎之、古述之二兄弟。 古慎之,谱名良儒;古述之,谱名良献。兄弟二人,幼受庭训,苦读儒学,饱学经史。时值明末战事纷起,习武之风盛行,二人便兼练习骑马射箭的技艺。 老大古慎之,练就一手骑射本领,矢无虚发。崇祯癸酉 (1633年),他带领弟弟古述之、侄子古文伯赴金斗应试,以娴熟的马步获得冠军。他挥舞大刀有摩天之势,扛石则举重若轻,足见武艺之高超。而论文应策,皆切中时务,人以才子目之。 弟弟古述之,文武全才,善丹青,工草书。与兄慎之同赴试金斗时,向他索求字画者排成长龙。古述之运笔自如,点、勾、勒、画,题诗留款,顷刻成品。有人见古述之于文艺甚为了得,有意试探一下他的武艺,便让他手持双刃,周边置水。古述之手挥双刃,旋舞如风,但见寒光一片,滴水不入。俩兄弟遂被并称为“江南二古”,人们刮目以待。 ----------------------------------------------------------------- 〖古道耕与苏轼的交情〗 古道耕,北宋进士,陕西省新平县(今彬县)人,侨居湖北省黄州府定惠院南坡。善种竹,有修竹十多亩,经常垂钓于长江边上。 苏轼,字子瞻,嘉祐二年进士,四川省眉山县人。宋英宗时任职直史馆。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行新法。苏轼上书论其不便,自请出外,于杭州任通判,后官迁湖州,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至哲宗时才被召还,为翰林学士。 兀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抵达黄州,居住在定惠院,躬耕于城南的一片土坡,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与南坡,相距咫尺,而古道耕便成了苏轼在黄州四年生活中的至交。 苏轼刚到黄州时,得知鄂州、黄州一带溺婴恶习严重,便一方面呼吁竭力制止,一方面与安国寺住持继连、进士古道耕等组织成立育儿会,推举诚实博爱的古道耕担任会长,极力拯救儿童。此时,苏轼也写下了著名的《黄鄂之风》。 此后,古道耕更是成了苏轼朝夕相处的朋友。 兀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古道耕送苏轼到岐亭游春。二月,苏轼向官府要得荒地数十亩,古道耕协助耕种,令苏轼感动不已,遂作诗表达谢意:“古生亦好事,疑是押衙孙。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同年四月,古道耕与苏轼、陈季常、潘丙、王齐愈兄弟等同会师于师中庵,祭祀任师中。 兀丰五年正月,古道耕与酒监潘丙、药师郭遘等陪同苏轼去女王城寻春,苏轼作诗纪念。十二月十九日是苏轼生日,古道耕与郭遘等在赤壁矶为苏轼祝寿。 兀丰六年六月,古道耕打算要建三进的房子时,苏轼作《书赠古氏》文以贺:“古氏南坡修竹数千竿,大者皆七寸围,盛夏不见日,蝉鸣鸟呼,有山谷气象。竹林之西,又有隙地数亩,种桃李杂花。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之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若果成此,遂为一郡之嘉观也。” 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时,古道耕与其他朋友一道,依依惜别至磁湖。 苏轼在黄州的四年生活,可说是在困难时期,而此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正是古道耕、郭遘、潘氏兄弟等。患难中的朋友,怎不让苏轼铭心于骨?! | | | | | | 家族名人 | | 历史名人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布地区 | | 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 新平郡:隋末以北地郡之新平县置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邠州,后曾一度改为新平郡。治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辖区约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 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一带)。 | | | | | |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