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油画中的直接画法
1)  direct painting
油画中的直接画法
2)  direct drawing method
直接画法
1.
A direct drawing method of internal force diagram such as axial forces,torsions,shear forces and bending moments in Material Mechanic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force\'s change and external force\'s direction is established.
介绍了一种关于材料力学中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等内力图的直接画法,建立了内力的增减与外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3)  direct positive process
直接阳画法
4)  China's oil painting
中国的油画
5)  direct writing
直接描画
6)  indirect oil painting technique
油画间接技法
补充资料:油画
油画
oil painting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在欧洲起源发展,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它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以亚麻油和核桃油为媒介作画。这样在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因此这种新的材料技术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开。
    发展概况 油画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近代和现代几个时期。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是由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宗教的批判和对现实的关注这种历史条件决定的。为摆脱单一的基督教经典题材,而使许多画家对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继承希腊罗马的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观念,并探索解剖学、透视学、画面明暗分布等科学的造型原理。但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对这些因素的侧重不同而呈不同的风格。17世纪,欧洲油画迅速发展,出现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和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类别。17世纪一部分油画强调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创造,形成戏剧性气氛。同期,笔触的作用亦为许多画家重视,它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使笔触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19世纪油画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油画色彩的变革。由英国画家J.康斯特布尔在实践中发现补色原理并以之启发了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他在作品中以活跃的笔触多处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震动当时画坛。法国巴比松画派则从风景写生中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以及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了油画的色彩问题。19世纪,欧洲油画出现了许多艺术主张明确的流派,虽主要表现在艺术主题与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地有所差异。从19世纪末起,西方油画因其功能的狭窄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趋高度饱和,其哲学与艺术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以模仿、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而以想象、幻想方法表现自己的精神与情感,V.凡高、P.高更、P.塞尚这3位画家画风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至20世纪,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
   
   

布格罗《渔夫的女儿》(法国)


   
   中国油画则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一大批出国留学的艺术家纷纷回国,积极从事油画创作与教育。20~40年代一大批新式艺术院校培养了大批油画人才,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是影响较大的油画艺术家。50年代后期,油画教学和创作受到苏联油画模式影响。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叶油画反映普遍社会意识,技法日益丰富,成为富有生机的绘画形式。60年代后期,则陷入概念化、政治图解的狭窄路子中,日趋单一。1979年后,逐渐改变过去吸收单一模式的状况,而较全面地吸收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风格、流派,更多注重油画艺术的审美功能、油画形式语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形成了中国油画的初步繁荣。
   
   

刘海粟《南京夫子庙》(中国)


   
    材料和工具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
   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以矿物质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则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油画笔是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圆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油画刀,又称调色刀,以富弹性的薄钢片制成,用以调匀颜料,有的画家有时以刀代笔。油画布一般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于布表面制成,经涂底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上光油是在油画完成、干透后所罩涂的光油,以保持画面光泽,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外框为完整油画作品所必备,以保持画面完整、集中。其大小、厚薄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外框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技法 油画的技法在几个世纪中得以充分发展,主要有:①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待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每层颜色较薄,故下层颜色能隐约透出,与上层颜色形成微妙的色调。适于表现物象质感和厚实感,但色域较窄,完成作品时间长,不易传达艺术家即时的情感。②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着色法。作画时先以单色画出形体大貌,再以颜色多层塑造,一般暗部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较厚,薄与厚的对比显示出色彩的丰富意韵和肌理。这两种画法没有严格区别,许多作品里经常综合运用。③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亦称直接着色法。即轮廓铺设完毕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着色,基本一次完成,不正确的部位以画刀刮后继续上色调整。此法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为使色层饱满,讲究笔法,常用平涂、散涂和厚涂法。综上所述,这多种技法是为将油画的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造型要素综合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又表现了油画的绘画性美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