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活史(植物)
1)  life history (plant)
生活史(植物)
2)  biotical life history
生物生活史
3)  plant life form
植物生活型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ife form spectra and its variation along elevation gradients in the southern slope of Mt. Laotudingzi,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plant life forms was different among landforms and the number of hemicryphtophytes or annual plants were more than others.
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
4)  vegetative life
植物性生活
5)  Species life-history traits
物种生活史特征
6)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ife-form
植物生活型特征
补充资料:生活史(植物)
shenghuoshi (zhiwu)
生活史(植物)
life history (plant)


   植物从个体发生,到自然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或植物由卵、孢子或其他初生阶段,经过发育,一直到自然死亡的所有变化过程。
 植物生活史全部变化过程,往往构成一个循环,叫做生活环。例如上一代的卵,经过受精,成胚胎,长成个体,又再产生卵;或种子植物,从前一代的种子,到后一代的种子,构成的循环,都是生活环。
 生活史和生活环的意义极其近似,有人认为没有区别,有人认为生活史强调某一类别的植物从初生到死亡的历史或过程,生活环往往用来指某一种具体植物个体发育变化的过程。
 基本类型 细菌、蓝藻及绿藻中单细胞的原球藻等,只有细胞分裂繁殖,没有有性生殖。它们的生活史是最简单的。
 大多数种类的植物都有有性生殖,生活史比较复杂,依据生活史中有几种类型的植物体,体细胞为单倍或二倍染色体,以及有无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单体型生活史 生活史中只有一种类型的个体,没有世代交替的现象,依据体细胞为单倍或二倍染色体,又分两种类型:①单体型单倍体生活史,生活史中仅有一种类型的植物体,体细胞为单倍体(),无世代交替现象,合子在萌发前先行减数分裂。这种生活史,见于低等的藻类和菌类。如衣藻(图1 [单体型单倍体生活史──衣藻]单体型单倍体生活史──衣藻)和黑根霉属。②单体型二倍体生活史,生活史中仅有一种类型的植物体,体细胞为二倍体(2),没有世代交替现象,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种生活史,见于藻类管藻目、硅藻纲、褐藻纲的墨角藻(图2[单体型二倍体生活史──墨角藻]单体型二倍体生活史──墨角藻)、马尾藻等。
 双单体型生活史 生活史中有两种植物体,一为二倍体,即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体细胞为二倍体(2);一为单倍本,即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体细胞为单倍体();有世代交替现象(见)。这种类型在植物界中最为普遍,依据两种个体的形态,显著性、大小、生活期长短,以及能否独立生活,又可分为4种类型。①等世代型: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大小完全一致,都有独立生活机能,只有体细胞一为二倍体(2),一为单倍体();普遍见于藻类植物的绿藻纲,刚毛藻目的纲毛藻,石莼目的石莼(图3 [双单体型的等世代型生活史──石莼]双单体型的等世代型生活史──石莼)、苔;褐藻纲、网地藻目的网地藻;水云目的水云等。在低等植物中,红藻纲和一些真菌类植物的生活史很复杂。如红藻中的多管藻属生活史的特点,有两个世代,3个独立的植物体,即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2)(图4[多管藻属的生活史]多管藻属的生活史)。②不等世代型:孢子体小于配子体并始终寄生在配子体上,这种类型见于所有苔藓植物(图5[苔藓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孢子体小于配子体)]苔藓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孢子体小于配子体))。③不等世代型:孢子体大于配子体,两种个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史见于藻类植物的褐藻纲海带目的海带(图6[海带不等世代型生活史(孢子体大于配子体)]海带不等世代型生活史(孢子体大于配子体)),以及所有的蕨类植物(图7[蕨类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蕨类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④不等世代型:配子体小于孢子体,始终寄生于孢子体中,由于孢子体极为发达,分根、茎、叶,而配子体高度退化,因此,配子体靠孢子体周密保护和供应营养,这种生活史见于所有的种子植物(图8[裸子植物(松)不等世代型生活史]裸子植物(松)不等世代型生活史、图9 [被子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被子植物不等世代型生活史)。
 起源与演化 藻类和菌类等低等植物的生活史类型比较多样化,而苔藓、蕨类以及种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只有双单倍体类型,因而比较一致。
   法国人A.帕舍尔等发现几种衣藻 (Chlamdomonaspertusa,C.Paradoxa,C.botredes)的合子常常变成特殊的形状,并能保持10天以上的游动能力,形同独立的个体。因此认为衣藻可能也有二倍体的个体。帕舍尔还发现盐藻(Dunaliella)的合子发芽时,增加盐分的浓度,就会长成一至两个具有 4根鞭毛的个体。因此认为世代交替的现象,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干预而改变,合子很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长成几倍体的新个体。
 英国学者F.E.弗里奇根据以上研究,于1956年提出单体型、单倍体的藻类植物可能起源于能够游动的单细胞的绿藻,这是所有的生活史中最原始的一类。这一类藻类植物的合子,延长了生活期,就产生了单体型双倍体的种类,若是合子经过突变,就会发展出双单体型等世代的种类。等世代的双单体型种类,配子体再高度简化,就发展成双体型不等世代的种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