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军事爱好者都很熟悉纳粹德国海军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注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吃尽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中无畏舰的苦头,所以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一艘无畏型的战列舰,仅允许其保留8艘老旧的战列舰(注2),这些舰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不做其它用途。替代舰必须在旧式战列舰其下水时间后20年才可动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160顿以内,其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mm,这些限制是德国海军只能是一支能力有限的地区性海上力量。
雄心勃勃的德国人想尽办法,如何在条约的限制下充分发挥当时的技术优势,结合德国海军的战术要求而精心设计建造的。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排水量控制在条约范围内,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一、是采用柴油机,尽管实际上其对空间及重量的要求与同吨位的装备蒸气轮机的舰只并不重多少,但柴油机的油耗低,续航力大,维修方便;其解决办法二是使用广泛建造船只方法——焊接技术,舰艇重量比柳接要减轻15%;其三,是尽量在武器口径和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重量。
在最后通过的方案中,该级采用了高干舷平甲板型舰型,装家防御抵御重巡洋舰的203mm炮弹的攻击,广泛的内部隔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战斗损伤,其防护能力及火力都较强。在最后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后,德国海军于1926年决定德意志级总共建造5艘,但实际上德意志级只建造3艘,分别为“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后两艘是由于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定使德国可以合法地摆脱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此这两艘舰最终成为沙恩霍斯特级(scharnhorst class)战列巡洋舰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
注1:专有名词;由于德意志级在火力、装甲防御与航速之间不成比例,应此对该舰种的划分颇费脑筋,但很快美、英、法等国家就称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keship),即轻量型或小型化的战列舰。
注2:这8艘分别是5艘巴阿尼斯威格级(braunschweig、elsass、hessen、preussen、lothringen、)和3艘德意志级(hannover、schlesien、schleswig-holstein、)。这些老旧舰不仅火力差、航速慢、防御能力差、部分战列舰上的武器被英法拆卸,另外开动也成为8艘老旧舰的主要问题。到30年代中,8艘老旧的战列舰中只有“汉诺威”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继续服役,但这两艘舰多数用作训练舰使用。
二战经历
1.德意志号:
随着战争的临近,“德意志”号于1939年从威廉港出发,驶入大西洋攻击盟军船只,取得击沉了两艘和俘获一艘商船的战果。1939年11月15日,“德意志”号改名为“吕佐夫”(lutzow)号。1940年4月9日,改名为“吕佐夫”号参加了德国入侵挪威的作战行动;这次作战中“吕佐夫”号负责用火力掩护进攻奥斯陆的部队,该舰在与挪威海岸炮兵交火时被3枚283mm炮弹击中受伤。两天之后该舰在返航途中被英国潜艇“旗鱼”号的鱼雷击中,舰后部受到重创。该舰被拖到基尔进行修理及改装。舰首作了改装以改善其适航性,另外高射炮改为105mm高炮。1942年初完成修理后,“吕佐夫”号进驻挪威北方海域,威胁给苏联运送战争物质的盟军运输船队。该舰和德国海军其它的大型舰只一起,不出海以保存燃料,并吸引了英国本土舰的注意力。1945年4月16日,“吕佐夫”号在施韦因蒙德以南遭到英国空军轰炸机的投下的5.5吨炸弹攻击,尽管没有命中,但几枚矢弹所造成的损失使得该舰坐沉在潜水区。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里,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随着苏军的进一步挺进,为避免被俘获,该舰于5月4日自爆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