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荧光检测圆二色性
1)  fluorescence-detected circular dichroism
荧光检测圆二色性
2)  five fluorescent technique
五色荧光检测
1.
The application of mutiplex amplification and five fluorescent technique in a corpse-chopping case;
多重PCR和五色荧光检测在一起碎尸案中的应用
3)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sensing
比色与荧光检测
4)  CD(circular dichroism)
[光]圆二色性
5)  circular dichroism detector
圆二色检测器
1.
An over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ircular dichroism detector (HPLC-CD) in the chiral compounds is reviewed.
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圆二色检测技术在手性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简单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圆二色检测器的原理和特点,着重介绍了非手性色谱条件下圆二色检测技术在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纯度测定、复杂基质中手性化合物分析以及在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测定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
6)  Fluorescent activites detection
荧光活性检测
补充资料:五色梅
【通用名称】
五色梅
【其他名称】
五色梅 (《广西中药志》)
【异名】
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南越笔记》),龙船花(《植物名实图考》),臭金凤、如意花、昏花(《岭南采药录》),七变花(《华北经济植物志要》),如意草(《广州植物志》),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南宁市药物志》),毛神花(《闽南民间草药》),臭冷风(《广西中药志》),天兰草(《湖南药物志》),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广西中草药》),野眼菜(江西《草药手册》),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
【植物形态】
马缨丹(《南越笔记》) 直立或半藤状灌木,有强烈气味,稍被毛,高1~2米,若为藤状时,高常倍之;茎枝无刺或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3~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钝齿,上面祖糙而有短刺毛,下面被小刚毛。头状花序稠密,连花冠宽2-3.5厘米;花序柄腋生,粗壮,常较叶为长;苞片狭长,约为花冠的1/3~1/2;花冠粉红色、红色、黄色或橙红色,长约1厘米。花冠简细长,裂片4~5;雄蕊4,不外露;子房2室。核果球形,肉质,长约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有骨质的小分核2颗。花期:全年开花。 野生于村落旁或裁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五色梅根)、花(五色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
苦,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 ④《广西中草药》:"味微甘辛,性凉。"
【功用主治】
消肿解毒,祛风止痒。治痈肿,湿毒,疥癞,毒疮。 ①《岭南采药录》:"洗湿毒疥癞。" ②《南宁市药物志》:"叶:治疥癜毒疮,跌打止血。花:可止血。" ③《广东中药》:"祛风止痒,消肿止痛,散毒,敷大肠疡痈。" ④《广西中草药》:"全草:退热,杀虫止痒,消疮疡。"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冲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
《福建中草药》:"孕妇忌服。"
【选方】
①治毒核症:臭金风叶捣烂,取自然汁,用双蒸酒冲服。又将叶捣烂,加红糖、冰片少许,敷于核上,不时转换,即可清凉止痛。(《岭南采药录》) ②治筋伤:毛神花鲜叶捣碎,擦患处,然后以渣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皮炎、湿疹瘙痒:马缨丹新鲜枝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跌打扭伤;马缨丹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感冒风热:五色花叶一两,山芝麻五钱。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