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肠寒
1)  Cold in Large Intestine
大肠寒
2)  cold accumulation of large intestine
大肠寒结
3)  asthenia-cold of large intestine
大肠虚寒
4)  Salmonella typhosa
肠伤寒
5)  Insufficiency and Cold of Small Intestine
小肠虚寒
6)  Great cold
大寒
补充资料:大肠寒
dachanghan
大肠寒
Cold in Large Intestine


   寒邪侵犯大肠而致大肠传化功能失常,临床以腹痛、泄泻、或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于下痢、泄泻,以及西医的肠炎、菌痢、肠痉挛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关于大肠寒的记载,《灵枢?师传篇》有“肠中寒则肠鸣飧泄。”汉代有“大肠有寒者,多鹜溏。”隋代中有“大肠虚,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善泄”等,指出大肠虚与大肠寒密切相关。在泄泻、 下痢、 便秘等病的辨证论治中多包括大肠寒证。如的《丹溪心法》认为便秘可由大肠寒引起,老人脏寒,大肠挟冷,阻滞阳气可发生冷秘。清代江涵暾的《笔花医镜》又指出“大肠寒者,积冷也,脉右尺必沉迟,其症为久痢,为便血”。
 大肠有传导糟粕的功能,凡外感寒邪,犯于大肠,或劳倦饮食所伤致寒邪内生,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职,便可形成大肠寒。大肠寒证有虚、实之分:①大肠寒实。包括寒湿泄、寒泄及冷秘。其中寒湿泄和寒泄是由外受寒邪,内犯大肠,大肠传化不及,水谷糟粕不分,传导失常,在肠内难以停留,而发生泄泻。冷秘则以阳虚阴寒内生,聚于肠胃,阻碍阳气畅达,使大肠传导乏力为主要病机。②大肠虚寒。包括虚寒便血、虚秘,虚寒久痢。因中气亏虚,气虚下陷,脾不统血,阳衰不能摄血,血渗大肠,而致虚寒便血。劳倦饮食内伤,脾脏气虚不能散津,大肠传导乏力,或阳气亏虚,不能蒸化津液,温润大肠,而发生虚秘;若寒湿痢日久不愈,或下痢过服寒凉,损伤脾胃阳气可导致虚寒久痢,甚至滑脱不禁。
 大肠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得温痛减,恶寒怕冷,或大便溏泄,或大便秘结,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弱。大肠寒的辨证首先当分虚实。①实证。寒湿泄以腹痛肠鸣,泄泻清稀为主,偏寒则有身痛无汗,舌苔白,脉浮等;偏湿的则脘闷纳呆,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缓。若感受寒邪,飧泄不化的寒泄,其病多在寒冷季节,便多清稀,色白无臭或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肠鸣切痛,或当脐而痛,喜按喜温,舌苔白润,脉沉迟或沉紧。若脏寒冷秘,则腹冷痛、大便秘结,畏寒喜暖,面色青淡,舌苔白,脉沉有力。②虚证。若虚寒便血,下血清淡,或色暗不鲜,血在便后,腹部隐痛,或大便溏薄,倦怠懒言,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薄,脉沉迟或弱;若高年阳气亏虚,大肠传导乏力,则大便多日不解而无所苦,腰膝软弱,怯寒喜暖,小便清频,舌嫩白,脉沉迟或细;若虚寒久痢,多下痢缠绵不愈,下痢血水或如胶冻,甚则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食减神靡,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或迟弱无力。
 大肠寒的治则为温肠散寒。实者温通、祛邪,选天台乌药散、半硫丸等;虚者温补益气,可选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丸、真人养脏汤等。
                 徐景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