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高等教育事务处
1)  Office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事务处
2)  Office of Educational Affairs
教育事务处
3)  higher maritime education
高等海事教育
1.
International shipping market has been more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the higher maritim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key to fostered crews quality.
近年来在国际航运市场高度竞争趋势下,高等海事教育便成为船员素质养成的重要关键,在现今教育学习多元化的感染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可增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与解决问题,随之激发学生的潜能。
4)  foreign affairs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外事
1.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hina s entrance into WTO,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the focus and content of foreign affair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W TO,我国高等教育外事工作的重心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5)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高等教育服务
1.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Right-to-Know as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consumers,so that they can make correct consumption choice,enhance the democratic sens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应该享有知情权,以便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增强大学生与管理者的民主意识,提升高校的教育服务水平。
2.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pplier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should synthetically consider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ature market and th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and make and implement their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国际高等教育服务供应商要开拓国际市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成熟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服务的特点,制定与实施相应的国际营销战略。
6)  service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服务
1.
The servic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quasi-public product.
阐述了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局部的排他性、局部的非竞争性以及很强的外部性,因而存在供给不足、搭便车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补充资料: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分专修科、本科和研究生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是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大学一般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等学院。教学组织形式有全日制的和业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的和非学校形式的。
   在欧洲,公元前6~前4世纪已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如古希腊国家办的体育馆、青年军训团及哲学家办的哲学学校,研习竞技、文法、修辞、哲学、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在各大城市创办高等学校,教授修辞、演说和辩论术。12~13世纪,由于工商业繁荣发达,各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大学,最早的有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1860年以后美国高等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中国古代的国学、太学、国子学、书院所实施的教育,基本上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很深。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设京师大学堂,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始。1904年清政府批准的《学堂章程》规定,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共三级,全学程长达11~12年。教育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11年辛亥革命后,高等教育进一步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教育内容。1922年9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又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其中规定大学修业年限为4~6年,采用选科制。近代一些外国教会和私人也在中国举办了一批高等学校。1949年以前,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全国约有200所高等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改革旧学制,颁布统一的规章制度。1951~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把高等学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综合性大学,一是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综合性大学分文理两科,直接设系,取消了学院一级。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按专科性质分设若干系科。还专设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和音乐、戏剧、美术、电影等各类艺术院校。
   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高等教育部,1958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合并为教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遭到极大摧残和破坏。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教育事业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制,本科修业年限多为4年,医学院和少数理工科院校为5年或6年。高等专科学校的修业年限为2~3年。研究生分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两个阶段,修业年限各为2~3年。
   为了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当代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开办短期大学、部分时间制大学、半工半读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等,自学辅导和自学活动也相应发展起来。高等教育已大大超出传统的大学制度。中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也注意了多层次、多规格和多种形式的办学方法,以满足青年的多种升学要求和就业要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