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果树;果树栽培者
1)  fruit trees;fruit growers.
果树;果树栽培者
2)  fruit growers
果树栽培者
3)  cultivation fruit
栽培果树
1.
There are 33 wild fruits, 2 semicultivation fruits, and 15 species cultivation fruits in the Yan an Eco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5 cultivation fruits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is area.
延安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有野生果树33种,半栽培果树有2种,栽培果树有15种,可引入的果树有5种。
4)  pomiculture [英]['pəumi,kʌltʃə]  [美]['pomɪ,kʌltʃɚ]
果树栽培
1.
Nowadays, pomiculture is no more just a simple handwork, it involve many knowledge of a variety of aspects.
现在的果树栽培已不再是单纯的手工劳作,机械化、信息化渐渐渗入到果树栽培领域,科学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
5)  pomology [英][pəu'mɔlədʒi]  [美][po'mɑlədʒɪ]
果树栽培学
1.
The Revising Suggestions about Pomology Textbook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oge;
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材《果树栽培学》的修改意见
2.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n a ten-minute speech in class in pomology were studied,which showed that a ten-minute speech in class can improve not only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but also their integrated capability.
探讨了课前10分钟演讲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实践证明"课前演讲"是提高学生学习《果树栽培学》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6)  semi-cultivation fruit
半栽培果树
补充资料:中国果树栽培史
      在以采集、渔猎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某些树木的果实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之一。中国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果实、果核出土。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有大量的橡子和酸枣核,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有栗、榛和松子,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有甜瓜子、菱、酸枣核和毛桃核等。商代已出现栽培果树、蔬菜的园圃;西周至春秋时期园圃已相当普遍,秦、汉之际有了商品性的果树栽培;还出现了一些果品贸易的集散地。经历代相沿,留下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宝贵的栽培技术。
  
  种类、品种和产区 关于果树包括的种类和范围,由于古代往往把粮食作物外所有果实或种子可食的植物,甚至把一些球茎可食的植物都归入果类,因此包涵较广。明代将它们大别为核果(枣、杏等)、肤果(梨、李等)、壳果(栗、核桃等)、桧果(松子、柏仁等)和角果(豆类)5类,或分为肤果(梨、李、梅、柰等)、壳果(栗、核桃、荔枝等)蓏果(瓜类)和泽果(莲、慈姑等) 4类。见于历代古籍记载的果树种类至少在70种以上。先秦时期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核果类的桃、李、梅、杏、枣,坚果类的栗、榛和常绿果树中的柑橘等。到了汉代,南方原产的荔枝、枇杷、龙眼、香蕉等也有了栽培。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沟通了与西方的陆上交通,一些原产新疆和国外的果树,如绵苹果、葡萄、核桃、石榴等被陆续引进栽培于中原一带。唐代和国外的交通也很发达,又引进了扁桃、油橄榄、阿月浑子以及无花果等。及至明代,海上交通进一步发展,又从海路陆续引进了菠萝、番木瓜、芒果等。至于西洋苹果、西洋梨和西洋樱桃等则是清代后期通过外国传教士引进的。
  
  果树选种方面,秦、汉文献中已有关于桃、李、枣等果树的不同品种的记载。魏、晋时出现了"甘若蜜、脆若菱"的"真定御梨"、"薄壳多肌"的"陈仓核桃"和"丰肌细核"的"乐氏枣"等优异品种。北魏《齐民要术》中将枣树选种的经验概括为"常选好味者,留栽之",说明当时选种已成为果树栽培的重要环节。此后,名贵品种代有出现,著名的有唐代的"乳柑",宋代的"陈紫"、"宋香"荔枝,明、清时期的上海水蜜桃、山东肥城桃,河北的鸭梨、秋白梨、潮汕地区的蕉柑、雪柑等。
  
  不同的果树种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了许多有名的果树产区。如:秦汉之际安邑的枣,燕秦的栗,蜀汉江陵的橘,唐代江苏洞庭东西山的柑橘,四川的荔枝;宋代河北良乡的板栗,福建福、兴、泉、漳四郡的荔枝等。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形成水蜜桃产区;珠江三角洲则发展为中国热带、亚热带果树的生产基地,荔枝、柑橘、香蕉、菠萝成了这一地区的四大名果。
  
  栽培技术  实生繁殖是人类开始栽培果树时首先采用的方法。但古代人民早就观察到许多果树经实生繁殖后会产生劣变现象,如《齐民要术》注称:"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柰和林檎"种之虽生,而味不佳"等。在南北朝时期实生繁殖法仅有:选择地应用于少数几种变异较小的果树如板栗、桃等。自根营养繁殖法在汉代文献中已见记载。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果树采用分株、压条和扦插方法繁殖。这一时期嫁接繁殖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称为1400多年前古代农业技术发展上的一大成就。当时已知嫁接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提早结果;并知宜从"美梨"上选取向阳的枝条充作接穗,用作接穗的枝条的着生部位不同,可影响嫁接苗长成后的树形和结果年龄的早迟;同时,所用砧木的树种不同,对嫁接苗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嫁接时间则以"梨叶微动"(萌发)时为宜。对具体操作方法,当时已注意到"木边向木,皮还近皮",即做到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密接,接后要封土,保持湿润,以利于成活。至唐代末年,又进一步认识到嫁接亲和力取决于砧木与接穗间的亲缘关系。"砧"这一名称也是这一时期的文献中首次提出的。宋、元之际,枝接有多种多样的操作方法,此外还出现了芽接。
  
  在果树疏花、修剪、防治虫害等方面,古代也创造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如南北朝时已注意到果树开花过多与座果率之间存在矛盾。对枣树采取了"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的措施,认为:"不打,花繁,不实不成。"此外,还创造了用斧背击伤果树皮,阻碍养分分流下行,以提高座果率的"嫁枣法",可说是现代疏果和环状剥皮技术的起源。关于果树修剪,较早的见于宋代《橘录》中有关柑橘修剪的简要叙述,指出修剪是"删其繁枝之不能华(花)实者",目的在于"以通风日,以长新枝"。《南方草木状》中载有利用惊蚁防治柑橘害虫的方法,说明利用生物防治法消灭果树害虫,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唐代文献中首次记载了用人工钩杀法防治天牛一类害虫的方法。宋代又创造了类似今日套袋的方法,用以防治害虫。在果树防寒防冻方面,南北朝有冬季葡萄埋蔓,板栗幼苗"裹草",以及熏烟防霜等方法。
  
  

参考书目
   辛树帜:《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农业出版社,北京,196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