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非物质劳务平衡表
1)  balance of non-material services
非物质劳务平衡表
2)  mass balance
物质平衡
1.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mass balance of Glacier No.1 at the headwaters of the Urumqi River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天山乌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的统计分析
2.
Design of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based on mass balance
基于物质平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
3)  material balance
物质平衡
1.
Single well production prediction was calculated by material balance with compensation;
用具有补给的物质平衡模型确定单井稳产水平
2.
Research on material balance of N and P in cage culture——Take example for cage culture in Yaling Bay, Guangdong;
网箱养殖N、P物质平衡研究——以广东省哑铃湾网箱养殖研究为例
3.
New deriving method for general expression of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of gas reservoirs with high sulfur content;
高含硫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新推导
4)  matter balance
物质平衡
1.
On the basies of the principle of reservoir matter balance,a simple caculational method of boundary flux of non-sealed reservoir block was introduced.
根据油藏物质平衡原理,提出一种计算不封闭油藏单元边界流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5)  financial balance sheet
财务平衡表
6)  balance of non-magnetic material in circulating medium
循环介质非磁性物平衡
1.
Another formula for calculation sub-flow rate of dense medium suspension is derived based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non-magnetic material in circulating medium.
根据循环介质非磁性物平衡原则 ,推出重介悬浮液分流量另一计算公
补充资料:冰川物质平衡
      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冰川物质平衡量 (b)等于积累量(c)与消融量(α)的差值,即:b=c-α。对于冰川上某测点某时段的物质平衡量(bs)可表示为
  
  
  冰川物质平衡直接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和气温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冰川上热和水的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每年度的物质平衡量也不一样,如果积累量大于消融量,便出现正平衡,有利于冰川的发育;若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便产生负平衡,导致冰川后退。
  
  积累与消融  冰川积累是向冰川提供物质的过程,主要方式是降雪、吹雪和雪崩,其次是少量的霜、雾凇、雹的生成和液态降水再冻结。冰川消融指冰川上物质的损耗过程。在温带冰川区,冰川物质支出以冰面融化为主,而在极地冰盖及冰川和少数温带山地大冰川末端则以崩裂、蒸发等为主。此外,还有一些温带冰川存在冰下和冰内融化。
  
  冰川物质平衡水平和冰川作用能  这是描述冰川物质平衡的两个特征值。冰川物质平衡水平指冰川的总积累量与总消融量的平均值,它反映冰川在总水量平衡中的作用,表征冰川变化的动态。一般海洋性冰川的物质平衡水平大于大陆性冰川。冰川物质平衡水平影响冰川温度、成冰作用和运动速度。世界一些冰川物质平衡水平见表。冰川作用能指冰川的物质随高度增大的年增长量,它说明某一地区冰川的活跃性。冰川作用能越大,运动速度和消融区的径流也越大,表明冰川作用参加水文循环越强。
  
  根据冰川积累与消融的时、空分布,冰川物质平衡分为:以冬季物质积累为主的冷季补给型(图1)和靠夏季物质积累为主的暖季补给型(图2)。
  
  中国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特点  中国西部多数冰川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冰川积累与消融强度比较弱,冰川物质平衡水平较低,而且靠夏季补给为主,属暖季补给型,冰川作用能低,只有西藏东南部海洋性冰川的物质平衡水平较高,通常要比大陆性冰川高1~2倍以上。60年代以来,中国多数冰川物质平衡处于负平衡状态。天山乌鲁木齐河源Ⅰ号冰川24个年度(1958~1982)中有14个年度为负平衡。平均纯平衡量每年度为-81毫米 (水柱),零平衡线变幅约200米(图3)。祁连山的冰川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处于较大的负平衡状态,而至70年代中期许多冰川出现正平衡,西段老虎沟冰川正平衡值330毫米,平衡线也下降了200~250米。70年代中期以来,西藏东南部山区的冰川退缩也有所缓和。
  
  根据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成果,人们能深入了解冰川扩展与退缩、雪线位置变化,进而能揭示气候波动的趋势。在冰川物质平衡长系列(如20年或更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预测冰川变化、山区气候、河川径流情势,研究水资源的利用。
  
  

参考书目
   H.Hoinkes,R.Rudolph, Mass Balance Studies onthe Hintereisferner, ╂tztal Alps, 1952~1961,Journalof Glaciology,Vol.4,No.33,pp.266~280,1962.
   谢自楚:冰川物质平衡及其与冰川特征的关系,《冰川冻土》,第2卷,第4期,1~10页,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