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给养供应处
1)  PSO (Provisions Supply Office)
给养供应处
2)  v. to give sb. sth. that is needed or useful; provide
供给;供应
3)  Nutrition supply
营养供给
4)  old-age support supply
养老供给
5)  nourishment supply
养料供给
6)  provision [英][prə'vɪʒn]  [美][prə'vɪʒən]
n.供应,(一批)供应品;预备;条款;(pl.)给养
补充资料:给养


给养
subsistence

】lyang给养(subsistenee)军队人员的主食、副食、饮料和牲畜饲料等的统称。是军队有生力量生存的重要物资。平时的给养通常以生鲜食物为主,战时的给养则以食品工业制成品为主。给养的墓本要求是:新鲜、卫生、适口,品种、数量搭配符合生理需要,营养素配比合理。野战食品还要耐储存、重量轻,携带、食用方便。 “给养”一词,在中国使用较早。三国时期王弼著《周易注》:井水“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这里的“给养”,是指向人们提供生活养料的意思。此后,在一些文献中也曾使用过。唐代陆蛰在《论缘边守备事宜状》中叙述守边部队生活待遇时,记有:“而给养有殊人情不能甘也。”(《全唐文》卷四七四)这里的“给养”主要指军队的生活供给。1936年出版的《辞海》将“给养”释为“军队中官佐兵士之食粮,以及牲口之饲料”的“概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起,即将“给养”一词作为供给人员的粮、油、肉、菜和牲畜饲料等的统称。有的国家还将供给军队人员的日用品纳人给养范畴。 发展概况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军队给养品种简单,主要是粮食和饲料,战时另备有干粮,通称“粮株”。在草原牧区则以肉食为主。18世纪中时一以后,欧洲的工业迅速发展,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有了民足的进步,一些国家的军队开始以营养学为依据安排军队的给养,形成包括谷物、肉类、蔬菜和饮料在内的食物消费结构。19世纪初,拿破仑军队中已供给罐头食品。20世纪以来,军队的给养发生深刻的变化:①军人的食物品种增多,营养素配比日趋合理。经济发达国家的军队每人每天的食物有谷物、肉类、蛋类、水产品、蔬菜、水果、调味品和饮料等10余类,热量达到17 000千焦耳。②食品工业制成品在给养构成中占的比重剧增。食品工业为军队提供质量优良、卫生安全、营养合理、耐储存的食品成品和半成品,可以在战时最大限度地节省食物的烹调时间、水和炊事燃料。③军用食品多样化,适用于不同的作战环境和军种、兵种的不同需要。④一些国家的军队已不编配军马,在给养构成中已无饲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给养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资来源的制约,给养供应的品种和数量随意性很大,人员的食物主要有粮食、食油、蔬菜和食盐,军马用的草料等。野战食品由部队自制或发动群众制作,主要是炒面、炒米、饭团、杂饼等民间方便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军人的食物种类增多,营养素的配比不断改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