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merican army military school
美国三军军官学校
1.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students administration in American army military school;
美国三军军官学校学员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3)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美国空军官校
4) U.S. Army
美国陆军
1.
Development of U.S. Army Spa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美国陆军航天发展及启示
2.
Research on U.S. Army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试析美国陆军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能训练
5) field officer
陆军校级军官
6) army school
陆军学校
补充资料:黄埔军官学校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广州创办的一所军官学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 1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的黄埔岛上,也称黄埔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由廖仲恺、何应钦、邓演达等人筹办有共产党参加领导的军官学校,组织培养革命军队。1924年5月"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孙中山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仿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设党代表,党代表为廖仲恺,教育长为胡谦,继任者有何应钦、邓演达、方鼎英等,政治部主任先是戴传贤,1925年为周恩来,后为熊雄。政治总教官为熊雄,1926年为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萧楚女等均曾担任负责工作。军事顾问为加伦将军。孙中山亲自为这所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学校制定"精诚团结"的校训。
学校组织,在校本部(总理、党代表、校长)下设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1925年教授、教练两部合并为教育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和战术总教官、特别官佐。学生组织,设总队,下设分队。
军校从创建到1927年 4月共毕业四期学员。第一期主要学习陆军术科,包括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四大教程(战术、兵器、交通、筑城)及战术作业等;1924年5 月9日上课,11月30日结业。第二期1924年8月到1925年5月,开始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五科。第三期1925年 7月到1926年1月。第四期1926年2月到10月,这一期为提高学生水平,规定招收18岁以上,24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生,成立入伍生团,经过入伍训练后,分别编入步兵军官团、步兵军官预备团及炮兵科、工兵科、政治科、经理科。1925年 6月,为培养部队党代表及政治干部,各军送来下级干部50名,编入政治训练班学习,并设军官政治研究班。1926年2月又设宪兵教练所,3月复增设军医补习所。1926年11月为适应北伐战争的需要,设高级班(军事科、无线电科、军用化学科);在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中,还专门为孙传芳、吴佩孚所属投诚部队设置军官政治训练班。军校附有两个教导团和潮州、武汉、长沙、南昌、洛阳五个分校。
在教学上实行政治与业务、学科与术科并重的原则。周恩来亲自讲授《军队中之政治工作》。学校除设政治课外,还颁有"革命军格言"、"士兵日课问答练习"等,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教唱"爱民歌",进行群众纪律教育。学员除学习军事科目外还参加实际战斗,如第二期学员参加了"东征"战斗。为辅助学习,学校出版了"黄埔小丛书",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政治常识。并出版校刊《黄埔日刊》供学员阅读。学生中的进步组织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出版刊物有《青年军人》、《中国军人》、《革命画刊》、《黄埔生活》等。学员的课外组织有"血花剧社"和"俱乐部",俱乐部下设政治、经济研究,美术、戏剧、音乐、体育六组,学生自由参加。
黄埔军校是当时著名的革命军事学校,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卅"、"沙基"、收回教育权等政治运动。许多知名人士曾来校讲演。1926年9月毛泽东来校讲演,1927年 4月鲁迅在此讲《革命时代的文学》。不少学校师生到此参观学习,台湾学生联合会会员也曾到校参观,政治部主任熊雄为他们讲"台湾民族运动与中国国民革命之关系"。黄埔军校前四期共毕业4981人,培养了一支保卫广州革命政权和进行北伐战争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领导骨干。
1927年 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军校的熊雄和身患重病的政治教官萧楚女等都惨遭杀害。4~5月被逮捕的学员达数百人,并在学校内组织"清党审查委员会"进一步追捕和迫害军校的共产党人。至此,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后更名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蒋介石的一手把持下,成为其破坏国共合作,反对民主革命的工具。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由廖仲恺、何应钦、邓演达等人筹办有共产党参加领导的军官学校,组织培养革命军队。1924年5月"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孙中山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仿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设党代表,党代表为廖仲恺,教育长为胡谦,继任者有何应钦、邓演达、方鼎英等,政治部主任先是戴传贤,1925年为周恩来,后为熊雄。政治总教官为熊雄,1926年为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萧楚女等均曾担任负责工作。军事顾问为加伦将军。孙中山亲自为这所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学校制定"精诚团结"的校训。
学校组织,在校本部(总理、党代表、校长)下设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1925年教授、教练两部合并为教育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和战术总教官、特别官佐。学生组织,设总队,下设分队。
军校从创建到1927年 4月共毕业四期学员。第一期主要学习陆军术科,包括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四大教程(战术、兵器、交通、筑城)及战术作业等;1924年5 月9日上课,11月30日结业。第二期1924年8月到1925年5月,开始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五科。第三期1925年 7月到1926年1月。第四期1926年2月到10月,这一期为提高学生水平,规定招收18岁以上,24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生,成立入伍生团,经过入伍训练后,分别编入步兵军官团、步兵军官预备团及炮兵科、工兵科、政治科、经理科。1925年 6月,为培养部队党代表及政治干部,各军送来下级干部50名,编入政治训练班学习,并设军官政治研究班。1926年2月又设宪兵教练所,3月复增设军医补习所。1926年11月为适应北伐战争的需要,设高级班(军事科、无线电科、军用化学科);在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中,还专门为孙传芳、吴佩孚所属投诚部队设置军官政治训练班。军校附有两个教导团和潮州、武汉、长沙、南昌、洛阳五个分校。
在教学上实行政治与业务、学科与术科并重的原则。周恩来亲自讲授《军队中之政治工作》。学校除设政治课外,还颁有"革命军格言"、"士兵日课问答练习"等,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教唱"爱民歌",进行群众纪律教育。学员除学习军事科目外还参加实际战斗,如第二期学员参加了"东征"战斗。为辅助学习,学校出版了"黄埔小丛书",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政治常识。并出版校刊《黄埔日刊》供学员阅读。学生中的进步组织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出版刊物有《青年军人》、《中国军人》、《革命画刊》、《黄埔生活》等。学员的课外组织有"血花剧社"和"俱乐部",俱乐部下设政治、经济研究,美术、戏剧、音乐、体育六组,学生自由参加。
黄埔军校是当时著名的革命军事学校,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卅"、"沙基"、收回教育权等政治运动。许多知名人士曾来校讲演。1926年9月毛泽东来校讲演,1927年 4月鲁迅在此讲《革命时代的文学》。不少学校师生到此参观学习,台湾学生联合会会员也曾到校参观,政治部主任熊雄为他们讲"台湾民族运动与中国国民革命之关系"。黄埔军校前四期共毕业4981人,培养了一支保卫广州革命政权和进行北伐战争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领导骨干。
1927年 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军校的熊雄和身患重病的政治教官萧楚女等都惨遭杀害。4~5月被逮捕的学员达数百人,并在学校内组织"清党审查委员会"进一步追捕和迫害军校的共产党人。至此,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后更名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蒋介石的一手把持下,成为其破坏国共合作,反对民主革命的工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