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上海戏剧学院
1)  Shanghai Theater Academy
上海戏剧学院
2)  shɑnghɑi xiju xuexiɑo
上海戏剧学校
3)  Shanghai Shili Shiyan Xiju Xuexiao
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4)  Shanghai Grand Theatre
上海大剧院
5)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中央戏剧学院
1.
Many Western masterpieces had been played on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since it had been founded.
中央戏剧学院在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量上演西方戏剧的经典剧作,其中莎士比亚的剧作上演频率较高,不少演出都在国内外戏剧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Acting Department
(戏剧学院)表演系
补充资料: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培养戏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市立剧校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仲彝倡议,并得到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支持,筹建成立。顾仲彝、熊佛西先后任校长,吴仞之任教务主任。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剧校改名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与上海剧专合并,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改名为上海戏剧学院,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全国重点艺术院校,由熊佛西任院长。曾经任教的戏剧家有李健吾、朱端钧、吴仞之、赵铭彝、顾仲彝、孙浩然等。上海戏剧学院的任务是借鉴外国艺术经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全国各话剧院(团)培养专业演员、导演、舞台美术人才及创作干部。为此,学院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课和政治理论、外语、体育等通修课,并从1953年起多次邀请苏联专家比较系统地讲授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959年,重建了戏剧文学系,1962年,创办导演系,至此,系科设置发展为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4个系的完整建制,招收了本科生和各种类型的进修生。导演系本科学制6年,其余各系均为4年。自1960年开始先后招收6期藏族班学员,培养了西藏第一代藏族话剧演员和舞台美术工作者。
  
  上海戏剧学院把艺术创作实践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演出了中外优秀剧作约 110个剧目。建国初期由市立剧校师生集体创作的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美帝暴行图》曾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1957年表演师资进修班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排练的《无事生非》、《决裂》和1962年藏族班毕业生用藏语演出的《文成公主》都曾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1963年由教师陈耘创作的《年青的一代》在全国各地广泛上演,受到文化部的奖励。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停止招生7年。1976年以后,学院恢复了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4个系的建制,设立了话剧表演、话剧导演、戏剧文学、戏剧理论、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灯光、舞台化妆等7个专业。同时继续招收各种形式的专修班、进修班、少数民族班。1979年起,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先后招收戏剧理论与历史以及舞台美术研究3个学科专业的研究生;1981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予单位。此外还第一次接受了美国和日本来我国进修的留学生。为了推动全院的学术研究,1978年重新出版中断多年的《院报》(改名《戏剧艺术》)。1982年成立了"戏剧研究所"。1983年,由陈恭敏任院长。
  
  
  进入80年代后,学院将原有专业中的话剧导演改为戏剧导演,陆续举办了戏曲导演进修班和电视导演进修班。在舞台美术系本科增设了服装专业。戏剧文学系开展了培养戏剧、影视创作人才的函授教育。
  
  截至1986年,上海戏剧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戏剧专门人才约4500名。教师队伍中已形成学术骨干力量,学院有教授4人,副教授4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他们开设的戏剧美学等新课程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