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都市的现象
1)  urban phenomenon
都市的现象
2)  Anti-urban phenomenon
反都市现象
3)  metropolitan primacy
大都会首市现象
4)  city image
都市形象
1.
So, Shanghai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t making large city image, building first-class facilities, putting market as guide to make tourism developing project when Shanghai make its tourism strategy.
为此,在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塑造都市形象,形成大都市的独特魅力;第二,建设一流设施,保证都市旅游吸引的力度;第三,以市场为导向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
2.
Great significance of city image to Chongqing city is discussed,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times,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 of Chongqing s city image in new times and how to position it are mainly discussed.
论述了都市形象对重庆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重庆在构建都市形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urban imagination
都市想象
6)  image of the city
都市意象
1.
Image of the City: A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Film Criticism;
都市意象:一个当代电影批评的新视角
2.
This thesis bases on Kevin Lynch’s theory of image of the city,which leads to cultural studies of landscape meaning in contemporary films.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
补充资料:都市
      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又称都会、城市。都市中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某些居民具有专业技能。都市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具备局部的调节功能和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功能。
  
  辞源  都市在西方早期的图形文字中,是一个圆圈包围着一个"+"即"嘰","+"可能是代表道路,内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场所;"○"可能表示城堡的壕沟或围墙,防范着居住在周围的居民。这和中国典籍中的解释相似。中国古代"城"与"市"原是两个不同的地域,含义不同。"城"是指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都与城相连称都城。都城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最大的都城为国都,下属的大、中、小都城分别不得超过它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周易·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都和市聚于一体称都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起源和发展  都市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象征。约8000~10000年前,即奴隶社会初期,世界上最早的都市分别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以及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
  
  最初,在欧亚大陆的少数地区,人类随着从采集和渔猎的生产过渡到农耕和驯养牲畜的生产,由不稳定的游牧生活过渡到稳定的生活,出现了定居点──村落。此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物产集散、商队往来和规划灌溉系统的中心。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制度,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对外防御,在固定的居住地不断修筑城池,建造供奉神灵的庙宇。随着这样的社会控制中心的形成,出现了最早的市或称城市。正如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中所说:"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古代都市是奴隶制国家的首府,在奴隶制国家兴盛期,估计它们的居民曾达10~25万人。尼尼微在公元前 650年有12万人,巴比伦在公元前有25万人,孟菲斯有10万人。公元450~650年,世界上最大的而后来衰落了的都市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大约有50万人。
  
  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也愈加频繁,都市有所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中国古代的长安城居民有8万户,人口约100万。市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东京(又名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口最多时达150~170万。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400年时欧洲最大都市是巴黎,有居民27.5万人。同时期,在非洲最大的都市是开罗,约45万人。这一时期的都市已开始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世纪曾是欧洲都市大发展的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都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都市工业迅速崛起,大工商业都市、国际贸易中心逐渐形成,新兴都市急剧增加,大批农村人口涌入都市,出现了所谓近代都市革命。如英国伦敦1400年有居民4.5万人,经过400年的发展,至1800年居民才达到86.5万人,而到1900年,仅相距100年的时间就猛增到453.6万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英国在工业革命进程中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都市。欧洲各国的都市发展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战争和对外的商品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都市发展,但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到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现代化都市发展时代。1950年世界都市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8.2%,为1900年的两倍多,到1986年则上升到43%。现代都市通过强有力的政权、雄厚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网络、强大而迅速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及其他先进设施,对其他地区施加重大的影响。它们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
  
  都市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都市是一个具有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②它运用自身的优势集聚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这些居民有着一定的匿名性;③它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体,是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中心;④它聚集了各种社团、企业和机构,人们的活动趋向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比乡村居民高;⑤它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⑥都市生活方式多样化,时间观念强,生活节律快,相互间的竞争激烈。
  
  都市功能  都市具有凝聚、贮存、传递并进一步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功能。在都市有限的地域内,大量异质性居民的聚居,为社会协作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人类联系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世纪,西方都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都市则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有机体。特别是中心都市,往往具有生产、贸易、金融、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军事、政治、信息、服务和吸引乡村人口等多种功能。不同性质的都市功能有所不同。都市发展的功能日趋复杂,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都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态和分类  从都市的发展来看,它有两种形态,即古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古代形态都市通常有城墙和护城河护卫,只有几个城门出入。如欧洲中世纪的诸多城邦和中国古代的都城,都属于这一形态。现代形态的都市无需靠城墙或护城河来护卫,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还保存着要塞的制度与秩序,但对外界基本上是开放的。居民的聚居主要靠都市自身的功能优势,还有相当多的居民散居在相邻的村庄和郊区。近现代新兴的都市以及经过改造了的旧都市,均属这一形态。两种形态的都市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二者的制度内容和基本功能却大体相同。
  
  在历史上,一些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定量和定性或二者相结合的不同标准,将都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现在通行的分类有6种:①根据都市人口规模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如中国根据人口数量分为特大都市(或称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都市(或称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都市(或称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都市(或称小城市,20万人以下)四类。②按都市的主要社会功能分类,分为工业都市、商业都市、工商业都市、港口都市、文化都市、军事都市、宗教都市和综合多功能都市等。③依照都市作用的范围分为国际性都市、全国性都市和地区性都市。④从都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沿海都市、内陆都市和边陲都市。⑤根据都市产生的历史情况分为历史名城和新兴都市。⑥依照不同产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都市和中间型都市四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