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riodontal traumatism
牙周创伤
2) periodontal wound model
牙周创伤模型
4) wound periderm
创伤周皮
1.
In the bark wound prevented from latex exploitation for a long time, wound periderm around the bark wound develops, when changes taken place in the laticifer wounds are called permanent plugging of laticifer wounds.
如果在一次割胶后不再在原割口上继续割胶(如冬季停割期),树皮伤口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形成永久的防卫结构—创伤周皮,我们这个过程中乳管伤口发生的变化称为乳管伤口的永久封闭。
5) Traumatic occlusal force
创伤性(牙合)力
补充资料:商周骨牙器
商周两代以动物的骨、牙为原料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和装饰艺术品。骨牙器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商周时代以后,因青铜工具的使用,动物骨牙的来源丰富,加上制作较简单,所以骨牙器的使用相当广泛,每个遗址中都有出土。这些骨牙器的发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骨器的出土情况 商周骨器包括铲、刀、锥、针、鱼钩等生产工具,镞、矛等兵器,簪、梳、勺、匕、叉等生活用具,珠、管、环等装饰品以及骨雕的人物和各种动物等艺术品。这些器物常被当作随葬品而与其他随葬品伴出。如成束的骨镞置于箭囊之中;若干骨簪置于木盒之内;若干骨珠、骨管与玉、石、玛瑙制品组成串饰放在死者身躯周围等。骨镞在遗址和墓葬中常有出土,多为三棱形或圆柱形。骨簪出土数量也相当多,仅妇好墓中一个木盒内就有 400余件。由后冈祭祀坑的发掘可知,商代男子也用骨簪束发。贵族妇女使用的骨簪有装饰意义,很多骨簪的簪帽雕刻出多种图案装饰,有的还用绿松石镶嵌。妇好墓出土骨簪的簪帽就有夔形、鸟形、圆盖形、方牌形等7种不同的形状。 骨雕的人物与动物,是骨制品中水平较高的作品。有的人物和鹿、虎、龟、蛙等圆雕制品的眼、耳、鼻、身等各部还用加工过的绿松石镶嵌,使这些骨雕制品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精美的牙雕制品 商周牙器中,有的是用兽牙稍作加工(如钻孔)而成,有的则雕刻为精细的工艺品。出土的牙雕制品有梳、筒、杯及剑鞘等。其中,以妇好墓出土的3件象牙杯的工艺最精。这3件象牙杯,杯体筒状,两件高约30厘米,另一件高42厘米,各有夔形或虎形鋬,用榫接法将鋬插接杯体。杯通体刻有精细的花纹,以云雷纹为地,浮于地纹之上的有饕餮、夔龙、凤鸟等,鋬部也雕出虎、鸟等形象。在两件夔鋬杯体上还用绿松石镶嵌出饕餮、夔龙等图案。这3件牙杯造型别致,装饰纹样纤细工整,镶嵌图案规范匀称,是这一时期牙雕制品中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见彩图)。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出土的一把佩剑,剑鞘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有精细的蟠螭纹等装饰纹样。也是一件难得的牙雕精品。
手工作坊址的发现 商周两代制作的骨器,除骨铲多选用动物的肩胛骨和下颚骨制造外,主要以禽兽的肢骨为原料。禽类的肢骨壁薄管细,适于作珠、管等小件装饰品。大动物的肢骨壁厚管粗,骨质细密坚硬,是多种骨器取材的主要对象,多取自牛、马、猪、鹿等,而以牛和猪的最多。
各地商周遗址中常常发现制骨用的青铜刀、锯、砺石同锯割过的骨料、半成品、成品等物伴出。安阳北辛庄南地发现的制骨作坊中,有一长方形半地穴居址,东西长2.8米,南北宽1.95米,西南角设有7级阶梯形通道,室内东北角有灶,并有不少骨器。在附近的一个窖穴中,堆放了很多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青铜刀、锯、钻以及粗细砺石等。在不足250平方米的面积内,出土骨料和半成品有5110块。从出土遗物看,这个作坊当是主要制做骨簪(包括簪帽)和骨锥的。
在郑州商代遗址中还发现有以人骨为原料制器的。郑州商城内的一条壕沟中,堆放了很多人头骨,头骨在眉弓和耳根部被锯开而成瓢形。这些头骨是实用器还是祭品尚待探讨,但加工的痕迹十分明显。在紫荆山北发现的一个长1.9米、宽1米的窖穴中,出土骨簪、骨镞的成品、半成品和骨料、废料等1000余件。其中除用牛、鹿等动物肢骨作原料外,还有人的肢骨,人骨占半数之多。另出有砾石11块。 从出土情况可知,制作一件骨、牙器,大致要经过选材、锯割、加工成形、磨砺成器以及雕花、镶嵌等工序。所用工具主要有青铜刀、锯、钻和粗、细砺石等。各地出土的一般骨牙器当属地方作坊加工制作,但象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等制品,应是王室控制的作坊生产的。
骨器的出土情况 商周骨器包括铲、刀、锥、针、鱼钩等生产工具,镞、矛等兵器,簪、梳、勺、匕、叉等生活用具,珠、管、环等装饰品以及骨雕的人物和各种动物等艺术品。这些器物常被当作随葬品而与其他随葬品伴出。如成束的骨镞置于箭囊之中;若干骨簪置于木盒之内;若干骨珠、骨管与玉、石、玛瑙制品组成串饰放在死者身躯周围等。骨镞在遗址和墓葬中常有出土,多为三棱形或圆柱形。骨簪出土数量也相当多,仅妇好墓中一个木盒内就有 400余件。由后冈祭祀坑的发掘可知,商代男子也用骨簪束发。贵族妇女使用的骨簪有装饰意义,很多骨簪的簪帽雕刻出多种图案装饰,有的还用绿松石镶嵌。妇好墓出土骨簪的簪帽就有夔形、鸟形、圆盖形、方牌形等7种不同的形状。 骨雕的人物与动物,是骨制品中水平较高的作品。有的人物和鹿、虎、龟、蛙等圆雕制品的眼、耳、鼻、身等各部还用加工过的绿松石镶嵌,使这些骨雕制品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精美的牙雕制品 商周牙器中,有的是用兽牙稍作加工(如钻孔)而成,有的则雕刻为精细的工艺品。出土的牙雕制品有梳、筒、杯及剑鞘等。其中,以妇好墓出土的3件象牙杯的工艺最精。这3件象牙杯,杯体筒状,两件高约30厘米,另一件高42厘米,各有夔形或虎形鋬,用榫接法将鋬插接杯体。杯通体刻有精细的花纹,以云雷纹为地,浮于地纹之上的有饕餮、夔龙、凤鸟等,鋬部也雕出虎、鸟等形象。在两件夔鋬杯体上还用绿松石镶嵌出饕餮、夔龙等图案。这3件牙杯造型别致,装饰纹样纤细工整,镶嵌图案规范匀称,是这一时期牙雕制品中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见彩图)。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出土的一把佩剑,剑鞘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有精细的蟠螭纹等装饰纹样。也是一件难得的牙雕精品。
手工作坊址的发现 商周两代制作的骨器,除骨铲多选用动物的肩胛骨和下颚骨制造外,主要以禽兽的肢骨为原料。禽类的肢骨壁薄管细,适于作珠、管等小件装饰品。大动物的肢骨壁厚管粗,骨质细密坚硬,是多种骨器取材的主要对象,多取自牛、马、猪、鹿等,而以牛和猪的最多。
各地商周遗址中常常发现制骨用的青铜刀、锯、砺石同锯割过的骨料、半成品、成品等物伴出。安阳北辛庄南地发现的制骨作坊中,有一长方形半地穴居址,东西长2.8米,南北宽1.95米,西南角设有7级阶梯形通道,室内东北角有灶,并有不少骨器。在附近的一个窖穴中,堆放了很多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青铜刀、锯、钻以及粗细砺石等。在不足250平方米的面积内,出土骨料和半成品有5110块。从出土遗物看,这个作坊当是主要制做骨簪(包括簪帽)和骨锥的。
在郑州商代遗址中还发现有以人骨为原料制器的。郑州商城内的一条壕沟中,堆放了很多人头骨,头骨在眉弓和耳根部被锯开而成瓢形。这些头骨是实用器还是祭品尚待探讨,但加工的痕迹十分明显。在紫荆山北发现的一个长1.9米、宽1米的窖穴中,出土骨簪、骨镞的成品、半成品和骨料、废料等1000余件。其中除用牛、鹿等动物肢骨作原料外,还有人的肢骨,人骨占半数之多。另出有砾石11块。 从出土情况可知,制作一件骨、牙器,大致要经过选材、锯割、加工成形、磨砺成器以及雕花、镶嵌等工序。所用工具主要有青铜刀、锯、钻和粗、细砺石等。各地出土的一般骨牙器当属地方作坊加工制作,但象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等制品,应是王室控制的作坊生产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