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郭文魁(1915~  )
1)  Guo Wenkui
郭文魁(1915~  )
2)  Xiong Wenyu
熊文愈(1915~  )
3)  Yɑn Wenjing
严文井(1915~  )
4)  outstanding writer of the day
文章魁首
5)  Shu Xiuwen
舒绣文(1915~1969)
6)  Guo Wentao
郭文韬
1.
Guo Wentao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which can be further contracted to two main parts.
郭文韬的《试论〈夏小正〉及其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是一篇研究《夏小正》中农业内容的论文。
补充资料:郭文魁(1915~  )
      中国矿床地质学家。1915年 6月18日生于河南安阳。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45~1947年赴美国进修。历任矿产测勘处工程师,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铜官山勘探队队长,地质部远景计划司总工程师、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1987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早年郭文魁指出了川滇边界的早期海西运动,首先提出攀枝花铁矿的岩浆分异成矿观点,并从胶东杂岩中划出含金中生代花岗岩。50年代,他论证了铜官山铜矿夕卡岩热液成矿过程。他研究总结了中国铜、铅、锌、金、锡、钨等矿的成矿特征,认为中国的成矿演化是以华北- 塔里木地台为骨架向南、北发展,主要内生矿产形成于主要造山期以后的阶段,金属矿产具有多类型、多时期、多组分的特点,在一个成矿期内,矿化作用可分为4个相互过渡的阶段,围绕侵入体呈现不同矿物组合的成矿分带。他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成矿旋回和三大成矿域、一系列成矿省和相应的构造成矿带,指出了找矿方向。他的《我国主要矿产成矿条件的基本特征》一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参加编制的《中国稀有有色成矿规律图》(1:300 万)和指导主编的《中国成矿规律图》(1: 100万)(《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主要著作有《论安徽铜官山铜矿成因》(1957)、《某些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及其成因问题》(1963)、《西华山钨矿床的金属矿化作用──一个与岩浆后期渗浸联系的热液矿脉之实例》(1983)、《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1:400万)及说明书》(主编,1987)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