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ɑng Xun
王逊(1915~1969)
2) Shu Xiuwen
舒绣文(1915~1969)
3) Ma Mingde
马明德 (1915~1969)
4) Zhang Zongsui
张宗燧(1915~1969)
5) Wang Xianghao
王湘浩(1915~ )
6) Wɑng Yɑnɑn
王亚南(1901~1969)
补充资料:王逊(1915~1969)
中国现代美术史论家。1915年7月9日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69年3月21日卒于北京。1933~1938年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文系及哲学系学习。1938年毕业于该校哲学系,在校期间深得美学家、美术史学家邓以蛰的指教。1939~1941年入昆明清华大学研究院,为攻读中国哲学研究生。1941~1946年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及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讲师,同时担任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1946年任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49~1952年被清华大学哲学系及营建系聘为副教授及教授,并兼清华文物馆工作。1950年夏季参加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组织的雁北文物勘察团活动。1952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兼《美术》杂志执行编委及《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中国第 1个美术史系并任系主任。
王逊致力于中国美术史研究及教学工作,态度严肃,认真负责。他教授的课程有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及书论、中国雕塑史、中国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艺术批评史、形式逻辑等。他在中外文学、哲学、历史学及美学等方面有深厚的修养,对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史及艺术理论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撰写中国美术史著述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他在1956年所著《中国美术史》(1986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比较简扼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美术发展状况及若干规律,并注重其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各门类间的相互联系。除大量引用文献资料外,尤其注意考古发现的实证性,对于不见经传的工匠创作和民间美术也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对于古代作家和艺术的论述也时有独到的见解,是50年代有突出影响的美术史论著之一。作者曾在1960~1962年间结合教学对此书进行补充修订。另外王逊还发表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他在青年时代撰写的《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从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论述玉石工艺的发展,被滕固收入《中国美术论丛》(1938年商务版)。1963年在永乐宫壁画摹本赴日本展出之前,他翻阅大量道藏及文献,写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文物》1963年第8期),对长期含混而又庞杂的道教神祇形象做了精密论述,订正了讹传,对道教美术演变提供了重要论断,为以后研究工作打下重要基础,成为他一生中最后的一篇力作。此外他还编辑了《北京皮影》一书。
王逊致力于中国美术史研究及教学工作,态度严肃,认真负责。他教授的课程有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及书论、中国雕塑史、中国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艺术批评史、形式逻辑等。他在中外文学、哲学、历史学及美学等方面有深厚的修养,对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史及艺术理论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撰写中国美术史著述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他在1956年所著《中国美术史》(1986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比较简扼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美术发展状况及若干规律,并注重其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各门类间的相互联系。除大量引用文献资料外,尤其注意考古发现的实证性,对于不见经传的工匠创作和民间美术也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对于古代作家和艺术的论述也时有独到的见解,是50年代有突出影响的美术史论著之一。作者曾在1960~1962年间结合教学对此书进行补充修订。另外王逊还发表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他在青年时代撰写的《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从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论述玉石工艺的发展,被滕固收入《中国美术论丛》(1938年商务版)。1963年在永乐宫壁画摹本赴日本展出之前,他翻阅大量道藏及文献,写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文物》1963年第8期),对长期含混而又庞杂的道教神祇形象做了精密论述,订正了讹传,对道教美术演变提供了重要论断,为以后研究工作打下重要基础,成为他一生中最后的一篇力作。此外他还编辑了《北京皮影》一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