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朱践耳(1922~  )
1)  Zhu jian'er
朱践耳(1922~  )
2)  Zhu Jianer
朱践耳
1.
Zhu Jianer’s Early Composition Creating in Connection with the Two Overtune;
从《序曲二首》看朱践耳早期的钢琴创作
2.
Zhu Jianer s Melodic Features in His Symphony Creation;
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的旋律特色
3)  Zhu Jian er
朱践耳
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usic form of Bainiancangsang, a symphonic poem by Zhu Jian er, the writer explored the composer s cre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orms, with the complex and individual features.
本文通过对朱践耳交响诗《百年沧桑》的曲式结构分析 ,探究作曲家由于特定内容的表现而根据传统曲式创造出复杂而独特的结构形态特征。
2.
ZHU JIAN ER is one of the famous composer of our country , his works i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hinese modern works in the near future.
朱践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近期作品是中国现代作品的代表。
3.
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technique of orchestration on Zhu Jian er s symphonies from the angle of orchestration, and it s worth proving a principle of blending which embodies the technique of orchestration his symphonies.
本文主要从管弦乐配器技术的角度,对朱践耳先生交响曲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合一法”思想在朱先生交响曲管弦乐配器技法上的体现与价值。
4)  ZHU Jian-er
朱践耳
1.
The piano ballade Yearing for the Secular World, composed for the one-acter ballet with the title by Zhu Jian-er, occupies a critical pole in his composing career.
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Zhu Jian-er as one of China\'s famous composer,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ethnic style of China piano music in the creation of continuous learn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朱践耳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在对钢琴音乐创作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中,一直注重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
5)  jubbulpore jubbulpur carpets
朱巴耳珀地毯
6)  Eared Lacquer Cup with a Rhinoceros Leather body from the Tomb of Zhu Ran
朱然墓犀皮耳杯
补充资料:朱践耳(1922~  )
      中国作曲家。原名朱荣实。安徽泾县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自幼随家迁居上海。读中学时对音乐发生兴趣,自学钢琴等乐器。30年代后期,曾随钱仁康学习和声,又入石人望办的训练班学习键钮式手风琴。1945年赴苏北解放区,先后在苏中军区前线剧团和华东军区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47年莱芜战役后谱成歌曲《打得好》,在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1949~1953年,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作曲,曾为《大地重光》、《海上风暴》等影片配乐。1955年赴苏联,师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巴拉萨年教授学作曲。留学期间所作钢琴序曲第 1号《告诉你》、第2号《流水》,用音精练,笔触细致;钢琴独奏曲《叙事诗》(为独幕芭蕾《思凡》而写)和《主题与变奏曲》,乐思发展逻辑严密,和声手法亦较丰富,前者运用了交响性手法和奏鸣曲式,冲突尖锐,情思奔放,刻画了小尼姑从宗教重压下挣脱出来走向生活的历程。1960年写成的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歌词选用毛泽东的诗词),具有磅礴的气势和绚丽的色彩,在构思和手法方面也显示了作者的功力,深得音乐界好评。
  
  1960年学成归国,翌年起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专职作曲。此后数年,创作多为小型声乐体裁,其中,《接过雷锋的枪》、《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成为当时流传较广的歌曲。1975年起,任职于上海交响乐团。作于1978年的弦乐合奏曲《怀念》,是他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触及悲剧性题材的第一次尝试。完成于1980年的《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则是他在张志新烈士悲剧性事件的激发下,经过两年的酝酿而写成的。此曲在1981年的全国第 1届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优秀奖。1982年5月,在第10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是用音乐的刻刀所刻画成的一组"单色木刻";全曲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加工和对多调性、侗族特殊调式与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等,既标新立异,又力求返朴归真。
  
  朱践耳的作品尚有管弦乐《节日序曲》、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弦乐四重奏两部(其中 1部与施咏康合作)、双簧管与钢琴《春天的歌》、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无伴奏合唱套曲《绿油油的水乡》、独唱曲《远航》和《清晰的记忆》,以及影片《烈火中永生》的配乐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