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淮南寿州窑址
1)  Huainan Shouzhou Yaozhi
淮南寿州窑址
2)  Yaozhou yaozhi
耀州窑址
3)  Huozhou Yaozhi
霍州窑址
4)  Jizhou Yaozhi
吉州窑址
5)  Quanzhou Yaozhi
泉州窑址
6)  Xuzhou-Huainan area
徐州-淮南地区
1.
Molar-tooth carbonates mostly occur in micritic limestone, marls, calcisilicic micrite, micrites and marls bearing silt in strata of the Xuzhou-Huainan area.
通过对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形成环境、分布时限研究,探讨了臼齿碳酸盐岩成因。
补充资料:淮南寿州窑址
      六朝至唐代南方瓷窑址。在安徽省淮南市郊距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上窑镇周围,窑址范围长约4公里。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
  
  在马家岗、余家沟发现唐代圆形窑炉,直径3米左右。窑室内残存有排列整齐的匣钵,匣钵之间有宽0.8米的空隙,称为火路。器物装烧方法较进步,皆为仰烧,每一匣钵内装一至数件瓷坯,坯下垫衬三岔或四岔垫托或托杯。窑具中还有托钵、支棒等,说明除匣钵装烧外,尚有直接入窑煅烧的粗瓷。此外还发现有印花纹的印模等。寿州窑址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高足盘等,皆青灰色厚胎。釉色青中带绿或青中带黄,系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处不施釉,纹饰有印、划或贴的圆形纹、几何形纹、忍冬花纹、波浪纹及弦纹等。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等,以平底器占多数,其中长圆形腹、方形短流的注子,是具有特征的唐代典型器物。胎质粗细不一,粗者居多。胎色有绛红、白中带红、淡红等多种,以白中带红的为主。胎釉间施化妆土,釉色为用氧化焰烧成的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釉面有光泽,釉层薄,易剥落。
  
  在唐代,安徽省萧县白土镇窑也烧造黄釉瓷器,器物形制、制作工艺与寿州窑风格一致,应是受寿州窑影响。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窑址内也发现生产黄釉瓷器,但在烧制工艺上各有特征,与寿州窑不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