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ong Xian Tangdai yaozhi
巩县唐代窑址
2) On the kiln of the Tang Dynasty in Gong county
浅述唐代巩县窑
3) Yu Xian Jun Yaozhi
禹县均窑址
4) kiln site of the Han Dynasty
汉代窑址
1.
In October of 2000,History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nd the local institution excavated a kiln site of the Han Dynasty at Gantangzhai village,Xuncun township,Yiyang county,Henan province,and found pottery products for construction work and daily life.
2000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会同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宜阳县寻村镇甘棠寨村的一座汉代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建筑材料及生活用陶,该窑的烧造时代当属西汉中后期。
6) Xiangyin Jin-Tang yaozhi
湘阴晋唐窑址
补充资料:巩县唐代窑址
隋、唐时期北方窑址。位于河南省巩县。始烧于隋而盛于唐。隋代生产青瓷,规模较小。唐代盛烧白瓷及三彩陶器,还生产少量绞胎器物。1957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在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 3地发现了窑址。1972~198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故宫博物院又多次调查,发现了大量的三彩器物及陶范。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当时河南府巩县贡白瓷。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白瓷中,就可能有巩县窑的产品。在洛阳附近至今仅发现巩县窑烧制三彩陶器,因而推测洛阳唐墓出土的三彩器,有些也应是巩县窑的产品。巩县窑的发现,对于研究盛唐时期陶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白瓷在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 3处窑址发现很多,以碗片为主,能复原的有11种。碗身多较浅,胎较厚;口外缘有的凸起圆形边饰及四出口;底有环形圈足、玉璧形底及平底 3种;碗外凸起一周弦纹;内底因叠烧留有 3个条状支痕。此外,还有数量不多的盘、杯、罐、壶、枕等。窑具有漏斗状匣钵、圆形垫饼等。
三彩陶器以小黄冶、大黄冶2处为多,有三彩、两彩及单色釉之分。三彩以黄绿白3色最为常见,也有黄蓝白3色或3种以上色彩的。两彩者有黄釉绿彩、白釉蓝彩和白釉绿彩几种。单色釉有黄釉、绿釉和蓝釉。三彩器物分器皿及雕塑两类,器皿有罐、瓶、盆、樽、壶、烛台、炉及枕;雕塑均为小件,有立俑、骑士俑、骑驼俑、抱婴俑、抱狮俑和骆驼等;两彩器物有白釉蓝彩罐与弦纹碗;单色釉器物有碗、盆、水注、瓶、罐、高足盘等。窑具仅发现有淌釉的三叉形支具。另外出土有带印花的素烧坯,说明唐三彩是采用两次烧成法烧制的。还发现多种制作陶塑动物、器皿的小型陶范。
绞胎器也有少量发现,均为长方形小枕残件。枕面用褐白两色瓷土相间排列,经过巧妙加工后成为一组组镶嵌在枕面上的团花。从残片的断面可看出,绞胎只占枕面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余为白胎,这不但可节省用料,而且说明绞胎的制作非常费工,难度较大。传世唐代绞胎瓷枕较多,有的底部刻有"裴家花枕"和"杜家花枕"字铭,可知花枕是这类绞胎枕的特有名称,巩县窑可能是烧造花枕的重要地点。(见彩图)
白瓷在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 3处窑址发现很多,以碗片为主,能复原的有11种。碗身多较浅,胎较厚;口外缘有的凸起圆形边饰及四出口;底有环形圈足、玉璧形底及平底 3种;碗外凸起一周弦纹;内底因叠烧留有 3个条状支痕。此外,还有数量不多的盘、杯、罐、壶、枕等。窑具有漏斗状匣钵、圆形垫饼等。
三彩陶器以小黄冶、大黄冶2处为多,有三彩、两彩及单色釉之分。三彩以黄绿白3色最为常见,也有黄蓝白3色或3种以上色彩的。两彩者有黄釉绿彩、白釉蓝彩和白釉绿彩几种。单色釉有黄釉、绿釉和蓝釉。三彩器物分器皿及雕塑两类,器皿有罐、瓶、盆、樽、壶、烛台、炉及枕;雕塑均为小件,有立俑、骑士俑、骑驼俑、抱婴俑、抱狮俑和骆驼等;两彩器物有白釉蓝彩罐与弦纹碗;单色釉器物有碗、盆、水注、瓶、罐、高足盘等。窑具仅发现有淌釉的三叉形支具。另外出土有带印花的素烧坯,说明唐三彩是采用两次烧成法烧制的。还发现多种制作陶塑动物、器皿的小型陶范。
绞胎器也有少量发现,均为长方形小枕残件。枕面用褐白两色瓷土相间排列,经过巧妙加工后成为一组组镶嵌在枕面上的团花。从残片的断面可看出,绞胎只占枕面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余为白胎,这不但可节省用料,而且说明绞胎的制作非常费工,难度较大。传世唐代绞胎瓷枕较多,有的底部刻有"裴家花枕"和"杜家花枕"字铭,可知花枕是这类绞胎枕的特有名称,巩县窑可能是烧造花枕的重要地点。(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