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ryetingsimi
二叶亭四迷(1864~1909)
2) Futabatei Shimei
二叶亭四迷
1.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abatei Simei and Lu Xun ——Futabatei Shimei s Influence on Lu Xun;
二叶亭四迷与鲁迅的关系考辨
2.
The stylistic experiment practiced by modern Japanese writers,like Futabatei Shimei,is only one composite of the movement.
日本明治时期展开的"言文一致"运动包含了众多复杂的侧面,二叶亭四迷等日本近代作家所进行的文体实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 Zhɑng Erkui
张二奎(1814~1864)
4) 6,7-Dimethylesculetin
6,7-二甲基七叶亭
5) Esculetin dibenzylether
七叶亭二苄醚
6) vagal lobe
迷叶
1.
irect stimulation of the crucian carp vagal lobe evoked two action potentials with different latencies in the Mauthner cell.
刺激鲫鱼的迷叶,在Mauthner细胞内记录到潜伏期不同的两类动作电位。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al responses to stimulation of the vagal lobe in crucian carp Mauthner cell were explored with microeletrode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technique.
采用微电极胞内穿刺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迷叶刺激的电反应特征。
补充资料:二叶亭四迷(1864~1909)
日本小说家、翻译家。原名长谷川辰之助。二叶亭四迷是笔名,意为"你给我死掉算了"。这个带有自嘲味道的笔名表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二叶亭四迷的父亲是地方的下级武士,明治维新后担任地方小官吏。二叶亭四迷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明治维新的"开化革新"的气氛中度过。他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俯仰无愧于天地"当作座右铭。当时沙皇俄国向亚洲扩张,引起日本朝野的愤慨。他在爱国激情的支配下,曾多次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未被录取。1881年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学习俄语,阅读了19世纪俄国优秀作家的作品,接触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这对他的人生观与文艺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针对当时日本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娱乐文学和单纯模写现实的创作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主张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的小说应是直接表现和宣传真理的手段,在创作方法上应通过现象描写现实的本质,在日本首先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1887年,发表反映他文艺观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写一个正直的青年被录用为政府的下级官吏,本想克己奉公,奉养老母,和意中人结合,保住个人幸福,结果却受到排挤,丢了官职,意中人也被人夺走。小说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也触及明治社会单纯模仿西方的种种浮浅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此后,他认为"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停止了文学创作活动,曾当过内阁官报局翻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和中国清朝的北京警务学堂的干部。直到1906年才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面影》。这部小说写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入赘某家为婿,和妻子感情不和,却与守寡回家的妻妹产生了爱情。这种爱情为家庭和社会所不容,他抛下情人和家庭到中国流浪,最后变成穷愁潦倒的酒鬼。小说对封建势力作了揭发控诉,并对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1907年发表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平凡》,他故意模仿风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平凡人的一生。这个人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青年时和一个富家的女儿相爱,经历了人生难忘的初恋。以后写了一两部应时的作品,博得一点小名气,和公寓的女佣人厮混。最后决心放弃过去的生活,老老实实娶妻、生子,奉母送终,了此平凡的一生。作品夹叙夹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学状况进行冷嘲热讽。这三部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到社会恶势力的排挤和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软弱无力,缺乏斗争勇气,最后对人生感到幻灭,是特定的日本半封建社会下的"多余人"的典型。作品通过对这些"多余人"的描写,对明治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另外,他在开创言文一致、清新流畅的文体上也有一定的功绩。
二叶亭四迷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他于1908年赴俄国彼得堡任《朝日新闻》特派记者。1909年病死于回国途中。他还翻译了一些俄国文学作品,并写有日记、回忆录和杂文等。我国曾翻释出版《二叶亭四迷小说选》一种。
参考书目
中村光夫:《二叶亭四迷传》,东京,1958。
二叶亭四迷的父亲是地方的下级武士,明治维新后担任地方小官吏。二叶亭四迷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明治维新的"开化革新"的气氛中度过。他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俯仰无愧于天地"当作座右铭。当时沙皇俄国向亚洲扩张,引起日本朝野的愤慨。他在爱国激情的支配下,曾多次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未被录取。1881年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学习俄语,阅读了19世纪俄国优秀作家的作品,接触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这对他的人生观与文艺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针对当时日本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娱乐文学和单纯模写现实的创作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主张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的小说应是直接表现和宣传真理的手段,在创作方法上应通过现象描写现实的本质,在日本首先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1887年,发表反映他文艺观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写一个正直的青年被录用为政府的下级官吏,本想克己奉公,奉养老母,和意中人结合,保住个人幸福,结果却受到排挤,丢了官职,意中人也被人夺走。小说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也触及明治社会单纯模仿西方的种种浮浅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此后,他认为"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停止了文学创作活动,曾当过内阁官报局翻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和中国清朝的北京警务学堂的干部。直到1906年才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面影》。这部小说写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入赘某家为婿,和妻子感情不和,却与守寡回家的妻妹产生了爱情。这种爱情为家庭和社会所不容,他抛下情人和家庭到中国流浪,最后变成穷愁潦倒的酒鬼。小说对封建势力作了揭发控诉,并对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1907年发表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平凡》,他故意模仿风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平凡人的一生。这个人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青年时和一个富家的女儿相爱,经历了人生难忘的初恋。以后写了一两部应时的作品,博得一点小名气,和公寓的女佣人厮混。最后决心放弃过去的生活,老老实实娶妻、生子,奉母送终,了此平凡的一生。作品夹叙夹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学状况进行冷嘲热讽。这三部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到社会恶势力的排挤和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软弱无力,缺乏斗争勇气,最后对人生感到幻灭,是特定的日本半封建社会下的"多余人"的典型。作品通过对这些"多余人"的描写,对明治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另外,他在开创言文一致、清新流畅的文体上也有一定的功绩。
二叶亭四迷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他于1908年赴俄国彼得堡任《朝日新闻》特派记者。1909年病死于回国途中。他还翻译了一些俄国文学作品,并写有日记、回忆录和杂文等。我国曾翻释出版《二叶亭四迷小说选》一种。
参考书目
中村光夫:《二叶亭四迷传》,东京,195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