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刘大櫆(1698~1779)
1)  Liu Dɑkui
刘大櫆(1698~1779)
2)  Liu Dakui
刘大櫆
1.
Influence of "Yi-Fa" Theory by Fang Bao on Liu Dakui's "Shenqi" Theory
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神气”说的影响
2.
On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onfucian orthodoxy,Fangbao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fucian orthodoxy,Liu Dakui emphasized the literature,and Yaonai claimed that literature and Confucian orthodoxy were a unit.
桐城“三祖”的古文理论,就文、道关系的认识而言,方苞重在“道”,刘大櫆重在“文”,姚鼐文道合一。
3)  Liu Da-kui's Concept of Modern Essay
刘大櫆的时文观
4)  Datuanliujia
大疃刘家
1.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ryllium Ore in Datuanliujia of Rongcheng City;
荣成市大疃刘家铍矿地质特征
5)  Liu Dapeng
刘大鹏
6)  battle between two Lius
二刘大战
补充资料:刘大櫆(1698~1779)
      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年轻时入京,当时他的同乡方苞以古文负一时重望,见刘大櫆文,极为赞赏。乾隆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的荐举,都落选。后为黟县教谕,数年告归。
  
  刘大櫆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论文偶记》一书,在方苞义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文章的艺术性,他说:"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他极重文的神气,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至专以理为主者,则犹未尽其妙也。"又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认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论文偶记》),世称为"因声求气"说。他自己善于朗诵古文,所以在这方面体会尤深。
  
  在桐城派中,刘大櫆文比较喜欢铺张排比。辞藻气势,较方苞、姚鼐为盛,而雅洁淡远则不如。《观化》、《息争》、《焚书辨》、《书荆轲传后》、《海舶三集序》、《马湘灵诗序》、《送姚姬传南归序》等,可以代表他的文章风格。《黄山记》、《游浮山记》,以刻画景物的详细具体和篇幅长大取胜,为方苞、姚鼐文中所未见。
  
  著有《海峰先生集》,包括文10卷、诗 6卷,又有《论文偶记》1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