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清照(1084~1155?)
1)  Li Qingzhɑo
李清照(1084~1155?)
2)  Li Qingzhao
李清照
1.
ntoxicated by the Fragrance and the Lingering Charm: True Feelings and Selfhood in Li Qingzhao s Ci;
醉其芬馨 赏其神韵──漫谈李清照词的真情与人格
2.
The True Colors Pure True Feelings Leap——women s conciousness diplayed in Li Qingzhao s works;
本色纯真 真情跃动——李清照词中彰显的女性意识
3)  Li Qing-zhao
李清照
1.
The Express of Aesthetic Object in Li Qing-zhao s Poetry;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客体化
2.
On Language Art in LI Qing-zhao s Lyrics;
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探微
3.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Observ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Value of Women Literature from a Comparison Between Zhu Shu-zhen and Li Qing-zhao;
“闺阁气”与“丈夫气”——从朱淑真、李清照的比较看女性文学的独立价值
4)  qingzhao li
李清照
1.
Visualization of Cultural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Ci of Qingzhao Li;
文化女性特质在李清照词中的显现
2.
As a poetess, Qingzhao Li boldly expressed her happiness, anger,grief and joyance and showed her whole life vividly,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n an unprecedented way.
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 ,在其作品中能够大胆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展现 ,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
3.
Qingzhao Li is an outstanding poet in the history of SongCi.
李清照是宋词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其著作《漱玉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  Poetess LI Qingzhao
李清照词
1.
Poetess LI Qingzhao penetrates her own inner emotion in her works.
通过李清照词与男性词在写作对象及其精神气质、内容上有无寄托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描写女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李清照以词的形式透视自己的内心情感,抒情主人公真率自然、高洁纯朴,其词直抒性灵,别无寄托,词风清新典雅、真切细腻;男性词人多以歌伎舞女为描写对象,词中人物浓装艳抹、柔媚俗气,其词多有寄托,词风艳丽,且采用代言体,无法真正深入人物内心。
6)  li qing zhao
李清照
1.
Li Qing Zhao and Emily Dickinson——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中西诗歌创作个案对比分析
2.
The mixed feelings of Li Qing Zhao;
论李清照个性心理的复杂性
补充资料:李清照(1084~1155?)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祐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创作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从李清照北宋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是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她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宣和三年写于莱州的《感怀》诗,表达了对于官场庸俗生活的厌恶。另外,在早年她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总之,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到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表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念,并勉励使者充分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表现了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很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重视。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象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遹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作品集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嶧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