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  Yongle Dɑdiɑn xiwen sɑn zhong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2)  "YongleDadian Xiwen Sanzhong Jiaozhu" annotation subscribes makes up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3)  Yongle Canon
《永乐大典》
1.
Review of Pediatric Formulas and Therapies in Yongle Canon;
现存《永乐大典》儿科方药治法述评
2.
Stories of Officials Loyal to the Reign of the Ming Emperors, Included in Yongle Canon,Can Be Called a Novel;
《永乐大典》所收《国朝忠传》为小说论
4)  Yongle Canon
永乐大典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Catalogue of Jiang Hu Poem Group, Yongle Canon and some other writings of the same time, this write.
本文从第一手资料入手,根据四库本所据的《永乐大典》及同时人的笔记,对四库辑本的矛盾、讹误处—一提出纠正,认为即以“四库提要”所说凡有诗人《江湖》诸集即为“江湖派”成员,其所漏辑也在三十五家之上。
5)  Yong Le Da Dian
永乐大典本
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moun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dition from mount ain village about the Collection of Han Shan Poems in Yong Le Da Dian.
文章从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基本情况、关于“山中旧本”的分析和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6)  study on Yongle Cannon
永乐大典考
补充资料:《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今存《永乐大典》中所收的三个元代南戏戏文。在明《永乐大典》卷13965至13991共27卷中,收有戏文33种。今仅存最后一卷,内收《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此书一度流失国外,1920年叶恭绰自英国买归。但原本已佚,今流传的是根据抄本翻印的本子。
  
  三种戏文中,《张协状元》产生时代最早,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作品。"温州九山书会"编撰。内容写书生张协赴考遇盗,财尽伤重,得贫女救助养好伤痛,二人结为夫妻。后来张协考中状元,一面拒绝枢密使相王德用的招赘,致使王女胜花抑郁而死;一面又嫌贫女"貌陋身卑,家贫世薄",在贫女寻夫至京时不肯相认,并令门子打出衙门。贫女乞食回乡后,张协又于赴任梓州途中赶去杀害她。贫女受剑伤落深坑,得村人相救,又遇见为给爱女报怨而请判梓州的王德用,被认作义女,随赴任所。王德用到任后,张协前来参谒,王不予接见。张协忧惧,因又主动托媒,求王义女为妻,遂使破镜重圆。此剧与其他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同类,都是写发迹变泰的男子负心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作品对遭遇不幸的贫女寄予满腔同情,着力描写她勤劳、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品质,歌颂她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揭露了张协利欲熏心、极端自私的丑恶灵魂,给这个人面兽心的忘恩负义者以有力的鞭笞。但是,剧中写张协拒绝与位高势大的当朝宰执之女结姻,却不符合这个势利之徒的性格特征;剧终张协与贫女团圆,安享荣华富贵,也表现了作者为给贫女以归宿而不惜破坏全剧思想上的完整性。
  
  《张协状元》反映了早期南戏的创作水平。剧中主要人物形象比较鲜明,次要人物亦已粗具性格。剧中矛盾冲突并不单一,而能以张协抛弃贫女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双线对比的写法运用得比较自如。曲文浅近、活泼自然,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但全剧结构比较松散,与主题无关的科诨太多,是其缺点。
  
  《宦门子弟错立身》为元代南戏,一说南宋末年作品;题"古杭才人新编"。今存删节本。内容写金朝宦门子弟延寿马与女伶王金榜相爱,其父河南府完颜同知不允,关禁延寿马,逐出王金榜。延寿马私逃出走,历尽艰苦,找到王金榜。二人相携流浪江湖,靠演戏为生。完颜同知因独子离家,心甚懊悔。他在奉旨赴各地采访时,召行院演出,巧遇子、媳,终于同意婚事,一家团圆。剧中延寿马无视封建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鄙弃功名前程、荣华富贵,热烈大胆地追求婚姻自由,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王金榜对延寿马始终如一,重遇时,不因延寿马穷困褴褛而改变初衷。作品歌颂他们坚定的爱情和斗争精神。但题目用一"错"字,暴露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元代李直夫、赵文敬各有同名杂剧,均已佚。
  
  《小孙屠》,元代南戏,古杭书会编撰。一说萧德祥著,因《录鬼簿》载他是"武林书会"中人,"有南戏文",名下又有《小孙屠》一剧。但有人认为萧作是杂剧而非南戏。今存《小孙屠》是删节本,颇多脱节处,这是一部公案戏,写开封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琼梅与开封府令史朱邦杰有私,二人合谋杀死婢女梅香,却诬告必达杀妻。必达被屈打成招,身陷囹圄。必达弟必贵是屠夫,人称"小孙屠",事母至孝,性气刚强。他反对兄长娶妓。捉奸反被嫂诬,他甘愿代兄受刑,被盆吊而死,抛尸荒郊。后得东岳府君相救,必贵死而复甦。又有梅香鬼魂申冤,包拯从公决断,冤案才得昭雪,恶人终于伏法。作品控诉了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昏浊官府和不法吏胥,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斗争精神。剧终借助鬼神和"日判阳间夜判阴"的包拯平冤,反映了元代强梁横行,人民申诉无门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渴望。不过剧中把祸源归于娶了"烟花泼妓",则是作者封建思想的表露。
  
  "戏文三种"为今存最早南戏剧本。它未经后人妄改,可借以认识和了解早期南戏的真面目,并有助于探讨南戏的渊源及与后世戏剧的关系。其中保存的许多戏剧史料,如《张协状元》中的宋杂剧形式,《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提到的已经失传的南戏名目等,均极可珍贵。因此,"戏文三种"虽然在艺术上还比较幼稚、粗糙,但在戏剧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