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唐攻东突厥之战
1)  Tɑng Gong Dongtujue zhi Zhɑn
唐攻东突厥之战
2)  Su Dingfɑng Gong Xitujue zhi Zhɑn
苏定方攻西突厥之战
3)  Sui Fɑnji Tujue zhi Zhɑn
隋反击突厥之战
4)  Song Gongmie Nɑntɑng zhi Zhɑn
宋攻灭南唐之战
5)  East Turk
东突厥
1.
A Study on the Epigraph of Ashinamomo of East Turk;
东突厥阿史那摸末墓志考述
2.
The nationalities and tribes that once ruled over Qianting Prefecture in succession were west Turk, Qixin, west Turk, east Turkic Tuoshe, Xue Yantuo, west Turk.
统治过前庭州地区的民族和部落 ,先后是西突厥、契必艹 、西突厥、东突厥拓设、薛延陀、西突厥。
6)  Zhou Shizong Gong Nɑntɑng zhi Zhɑn
周世宗攻南唐之战
补充资料:唐攻东突厥之战
      中国唐朝贞观三年(629)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汙部的战争。
  
  隋末唐初,东突厥再度强盛,频繁骚扰唐境,并几次大举南进。武德五年 (622)八月,颉利可汙率15万骑进入雁门(今山西代县),攻太原(今太原西南),另遣兵攻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李渊命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分别率兵抵御。后双方议和,颉利退兵。李世民即帝位初,颉利又乘机率兵10余万至长安(今西安)城西的渭水便桥北,唐太宗亲至桥南,责其背约。颉利见唐军有备,不敢决战,遂与唐结盟退兵。
  
  
  面临东突厥的威胁,太宗励精图治,练兵习武,分化突厥,准备反击。贞观元、二年间,东突厥内乱,又遭天灾,薛延陀等部落背离颉利,东突厥东部的突利可汙归唐。颉利感到孤立,于三年八月,遣使至唐朝称臣,并求和亲。此时,唐朝内部安定,经济初步恢复,又取得了恒安(今山西大同境)、朔方(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便于进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代州都督张公谨献言进攻突厥的有利条件,太宗认为战机成熟,决定出兵。
  
  十一月,太宗以行并州都督李世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共率兵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六路出击突厥。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骁骑自马邑(今山西朔县)进屯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乘夜袭占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颉利未料到唐军突至,率部北撤。李世自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兵,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颉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容余众数万,拟待草青马肥,然后撤至漠北,便遣使至唐,请举国内附。太宗遣鸿胪卿唐俭等去突厥抚慰,又诏李靖率兵迎颉利。李靖引兵至白道与李世军会师,相与定谋:颉利虽败,兵力尚多,若任其逃往漠北,依附于薛延陀等部,则很难追歼;今唐俭在突厥,颉利懈而不备,如选精骑袭之,可不战而擒。二月初,李靖率兵于夜间进发,李世亦统军跟进。李靖军至阴山,遇突厥千余帐,尽俘之以随军。颉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李靖军前锋部队乘雾而行,距牙帐七里,颉利才发觉,仓皇逃走。李靖率主力军至,突厥军溃散,共歼万余人,俘众10余万。唐俭脱身得归。颉利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遭李世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逃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的沙钵罗部落,欲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京。
  
  此战,唐太宗选择战机得当,李靖以骁骑奇袭与李世包抄堵截密切配合,终获大捷。此后,唐北边数十年无大战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