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宋时轮(1907~  )
1)  Song Shilun
宋时轮(1907~  )
2)  Song Shilun in Northern Shanxi
宋时轮在雁北
3)  South Song Dynasty
南宋时期
1.
Central and Provincial Medical and Health Organs Established in Zhejiang in South Song Dynasty;
南宋时期建置浙江的中央及该省医药卫生机构
4)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时期
1.
The Funeral Buddhist Ceremony Consumption Conventio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论唐宋时期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
2.
Xiangguo Temple in Bianzhou(Dongjing):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ement of the Temple Compositio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
3.
Study on the Novels Which Describe a Love Story between Li Longji and Yang Yuhuan, Written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时期关涉李杨题材小说研究
5)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唐宋时期
1.
A Research on Tea Consump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Tea Cultur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2.
The Importation into China of Arabian Varieties of Crops and Medicinal Herb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唐宋时期阿拉伯农作物和药材品种在中国的传播
3.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of Sino-Arab Exchang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唐宋时期中阿交往及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6)  the Song Dynasty
两宋时期
1.
Book-Collecting in Huzhou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Impact;
两宋时期湖州的藏书及其文化影响
2.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and Acceptance of Du Mu s Poetry during the Late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Song Dynasty;
杜牧诗歌在晚唐五代及两宋时期的传播接受史研究
3.
In the rur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ong Dynasty,Qi,as an important level of the system units,used to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ural administration of social affairs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ricate and complex in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在两宋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建制层级,曾在诸多乡村社会事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在历史沿革中日趋细密和复杂。
补充资料:宋时轮(1907~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07年 9月10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四区黄村。在中学读书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9年出狱,到浏阳、醴陵、萍乡等县组建游击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 6军。1930年起任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军参谋长、师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任第30军、第28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团长,率部开辟雁北抗日根据地,任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任纵队司令员,与邓华率部挺进冀东。1940年到延安,先后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1947年在泰蒙战役中,指挥第10纵队和第 3纵队一部全歼泰安守敌。淮海战役中,为保障主攻部队歼灭黄百韬兵团,曾组织 3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后又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 9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指挥所部自裕溪口至枞阳段首先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继又率部参加上海战役。解放上海后兼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参加指挥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1952年回国,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后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底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1985年任院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 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1984)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