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清会典
1)  qinghuidiɑn
清会典
2)  Qing Collected Statutes
大清会典
3)  Research on the Record of Laws andSystems of the Qing Dynasty
《大清会典》研究
4)  zeli
会典
5)  Elegance and exquisiteness
典雅清丽
1.
"Elegance and exquisiteness" has been an impression of readers for Bing Xin s writing style.
关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一般读者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记忆,即"典雅清丽"。
6)  elegant style
清淡典雅
1.
Compared with the mainstream of the Five Dynasties poems,The light elegant style of Xu Xua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us.
徐铉生当五代至宋的过渡时期,其入宋前仕南唐时所作的诗歌,较五代诗主流已颇多新变,呈现清淡典雅之风,理应受到重视。
补充资料:清会典
      清代制定的具有行政法性质的重要法典,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会典。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使国家机关和官吏的活动有典有则,知所遵从,借以加强行政管理的效能,下诏仿《明会典》纂修清会典,历时6年,完成《康熙会典》162卷,所载由清开国至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二年(1724)命内阁就康熙二十六年以后各部院的礼仪条例,"更加裁定",于雍正十年编成《雍正会典》250卷,所载止于雍正五年。这两部会典均按《明会典》体裁,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并将则例附于各条之末。
  
  乾隆十二年(1747),鉴于"例可通,典不可变",唯恐典、例并载,使后人"妄相牵引,无所适从",因此在修改时下诏,令将附于各条的则例分出,另立一篇,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使典、例既不相混,又互相补充。由于典、例分立,因此乾隆二十九年编成《乾隆会典》100卷与《乾隆会典则例》180卷,所载止于乾隆二十三年。
  
  《乾隆会典》所开创的典、例分编,为嘉庆、光绪两朝所沿袭。嘉庆十七年(1812)纂成《嘉庆会典》80卷,同时仿照唐宋会要,按年编载行政上的实例,一事一例,编定《嘉庆会典事例》920卷,所载由乾隆二十四年至嘉庆十七年。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嘉庆会典》为基础纂成《光绪会典》100卷与《光绪会典事例》1220卷,所载由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三年。
  
  清代五朝会典,首尾相衔,是中国封建时代比较完整的行政法典。清会典基本上按宗人府、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内务府以及其他寺、院、府、监等机构分目。乾隆、嘉庆两朝增设乐部、中书科,并将图示列入会典。至光绪朝又在会典中增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会典详细记述了清代从开国至光绪朝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掌、事例和活动原则。内容比《唐六典》、《明会典》丰富。乾隆朝大清会典御制序文说:"凡职方官制,郡县营戍,屯堡觐飨,贡赋钱币诸大政,于六曹庶司之掌,无所不录。"因此,清会典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也是研究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由于清会典所记载的是"宏纲巨目","礼乐刑政大端"和所谓"经久常行之制",因而有人称之为"清帝国之宪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