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uɑntiɑn he gongtiɑn
官田和公田
2) Guantian
官田
1.
The Guantian and Yingtian in Dunhuang during the Era of Tibetan Governing
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官田与营田
3) Hotan
和田
1.
Study on Dustfall and Its Effect on Soils in Hotan, Xinjiang;
和田地区大气降尘对土壤作用的研究
2.
Study on Relationship among Airborne Dirt,Raising Sand, Sand Storm and Dustfall in Hotan;
和田降尘与浮尘、扬沙、沙尘暴关系的研究
3.
Space-tim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ustfall in Hotan, Xinjiang;
新疆和田降尘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子
4) Hetian
和田
1.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Hetian Paleohigh and Its Petroleum Distribution;
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分布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JC virus genotypes of the Uygur nationality in Hetian region,Xinjiang;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JC病毒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3.
Sequence Stratigraphy Study of Low Permian System in Hetian Area Xinjiang;
和田探区下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5) Guantian Lufeng
陆丰官田
6) Guanzhai minefield
官寨井田
1.
The Guanzhai minefield is situated in southern part of the Qianxi County,Guizhou Province,it possesses abundant coal resources.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南部,含丰富的煤炭资源。
2.
The Guanzhai minefield is situated at southwestern Qianxi County,Guizhou Province,its No.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西南部,已查明井田内9号煤层矿产资源量6 405万t,潜在矿产资源量1 278万t;9号煤为中—细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属中等可磨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中高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高稳定性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民用燃煤使用。
3.
The Guanzhai minefield is situated at eastern Qianxi County,Guizhou Province,Nos.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东部,4、9号煤层为井田全区可采煤层。
补充资料:官田和公田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之一。是相对于民间私有制的民田而言,但与井田制下的公田和私田的含义则不同。
两汉时期,公田指民田以外的各种土地。国家拿这些土地"赋"(授予)与农民,或"假"(租赁)给农民。此外还有屯田,是为提供军粮而设,耕种者有兵士,也有承担国家徭役而来的农民。北魏至唐曾实行均田制。这种均田有二重性,包括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都按均田令授与。除均田外,国家仍保留一些公田和屯田,不过数量已较前减少。唐中叶、五代和宋,土地私有制深化了,国家干预土地的权力较前减弱。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汉代称地主为"豪民",唐代称"兼并之徒",至宋,则径称"田主"(《日知录》卷十)。从此以后,田主的田叫民田或私田,国家的田叫官田。官田还包括绝户、逃户的遗田,犯罪没收的田,河海水流减退形成的滩田等。此外仍有屯田,在唐末、五代和宋亦称营田;不过屯田多在边陲,由兵士耕种,营田多在内地,由军民合种或联种。明初,朱元璋(1328~1398)对苏、松、嘉、湖、杭一带支持过张士诚(1321~1367)的田主的田特加重税,亦称官田,实为一种高税田。到明代中期以后,官田数量又较宋、元减少,弘治十五年(1502)统计,全国田亩中官田占14.1%,民田占85.9%(《大明会典》卷十七)。清代所特有的旗地,亦称官田。但到清代,官田所占比重更下降了,反映中央集权国家干预土地的力量进一步削弱。
两汉时期,公田指民田以外的各种土地。国家拿这些土地"赋"(授予)与农民,或"假"(租赁)给农民。此外还有屯田,是为提供军粮而设,耕种者有兵士,也有承担国家徭役而来的农民。北魏至唐曾实行均田制。这种均田有二重性,包括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都按均田令授与。除均田外,国家仍保留一些公田和屯田,不过数量已较前减少。唐中叶、五代和宋,土地私有制深化了,国家干预土地的权力较前减弱。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汉代称地主为"豪民",唐代称"兼并之徒",至宋,则径称"田主"(《日知录》卷十)。从此以后,田主的田叫民田或私田,国家的田叫官田。官田还包括绝户、逃户的遗田,犯罪没收的田,河海水流减退形成的滩田等。此外仍有屯田,在唐末、五代和宋亦称营田;不过屯田多在边陲,由兵士耕种,营田多在内地,由军民合种或联种。明初,朱元璋(1328~1398)对苏、松、嘉、湖、杭一带支持过张士诚(1321~1367)的田主的田特加重税,亦称官田,实为一种高税田。到明代中期以后,官田数量又较宋、元减少,弘治十五年(1502)统计,全国田亩中官田占14.1%,民田占85.9%(《大明会典》卷十七)。清代所特有的旗地,亦称官田。但到清代,官田所占比重更下降了,反映中央集权国家干预土地的力量进一步削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